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章 共作千里伴,俱為一郡回,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月,朝廷派鄭州刺史狄兼謨來接任蘇州刺史。狄兼謨是狄仁傑的曾孫,為官清廉正派,有曾祖遺風,他是令狐楚提拔推薦上來的,仍是牛黨成員。
此時朝廷的牛黨勢力佔據著上風,李德裕執掌浙西一道,而最大的蘇、杭兩州均長期被牛黨成員把持,其受制於肘腋之間,很難施展開來。
後來李德裕垮臺的直接原因“吳湘案”,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該案背景錯綜複雜,或許與這一時期的某些牛黨人士有所關聯。
對於白居易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離開蘇州了。
至此,白居易在蘇州只呆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而其中有五個多月是在請假。
儘管如此,白居易不辭辛勞、勤懇踏實的工作作風仍得到了蘇州群眾的認可。
白居易從蘇州走的還是徐、汴漕運水路,出發時他“身攜妻子唯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非常簡樸。與之對照鮮明的是蘇州民眾盛大的送行場面,他在《別蘇州》詩中說:
“浩浩姑蘇民,鬱郁長洲城。
來慚荷寵命,去愧無能名。
青紫行將吏,班白列黎氓。
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
餞筵猶未收,徵棹不可停。
稍隔煙樹色,尚聞絲竹聲。
悵望武丘路,沉吟滸水亭。
還鄉信有興,去郡能無情。”
與上次離開杭州不同,白居易是因為“假滿百日”自動解除刺史職務而離開蘇州的,因此他尚未得以任命新的官職。因此,他打算先回洛陽,觀察形勢,如有可能,不妨再次請求分司,繼續優遊卒歲的閒散生活。
白居易走的是徐汴漕運水路,在經過楚州(今江蘇淮安)時,楚州刺史郭行餘是白居易的崇拜者,他極力挽留白居易在楚州盤桓,給予了熱情招待。
更重要的是,郭行餘還告訴白居易,劉禹錫和州刺史任期已滿,也是取道徐汴回洛陽,不久就會來到楚州。
盛情難卻,又有神交已久的大詩人前來,白居易決定再逗留幾日。
果然,沒過多久,劉禹錫也到了楚州。好友相逢,自然分外開心,再加上兩人都是處於無官身輕的狀態,而東道主郭行餘也是詩文同好,三人在楚州唱酬遊宴,何其快哉!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五十四歲,劉禹錫也已經五十二歲。當白居易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
這一次退居洛陽,兩人沒事就一起吟詩喝酒,留下了不少名作。
酒酣耳熱之際,白居易率先寫下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開頭就寫到兩人一見如故,把酒言歡,對酒高歌的場景。只有志同道合,親密無間的朋友,才會如此無拘無束。詩歌之中,白居易主要還是感嘆劉禹錫才華橫溢,堪稱詩文“國手”卻仕途坎坷,經歷的挫折太多,是命運的不公。
白居易的這首詩,非常出眾,堪稱千古之作。他語言平實自然,卻又感情真摯。對於劉禹錫來說,一定是莫大的安慰。
劉禹錫對白居易非常敬仰。白居易和元稹,共同推動了新樂府運動,聲名顯赫,更在其上。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還能夠如此讚許自己,這讓自負的劉禹錫更為感動。
因此,當劉禹錫舉杯應和白居易時,一首更偉大的名作也由此誕生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