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章 命筵多濟濟,盛樂復鏘鏘,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若憲是當時著名的才女,在大明宮任女學士,深得唐文宗的倚重。
皇帝選嬪妃,要麼就是有出眾的容貌,要麼就是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僅僅因為才華橫溢就被皇帝賞識成了嬪妃,一般都是奇蹟。
當時就有這樣姊妹五人,同時因才華入皇帝后宮,創造了歷史上獨一份的奇蹟。
中唐時期,在貝州清陽(今河北清河)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宋庭芬,是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裔孫。他出身儒學世家,長於辭藻,學識淵博,卻因家道中落,沒有機會出家做官。
宋庭芬共生一子五女,他本希望能好好教育兒子,讓他將來光宗耀祖,可惜兒子愚笨不堪,根本無法承擔他的理想。
幸運的是,五個女兒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個個出落得美豔照人,更難得的是,五姊妹天資聰穎,能文善詩,才華橫溢,一時名動天下。
宋若莘是大姐,又博學多識,才華出眾,文學造詣尤深,後來就代替父親教導幾個妹妹。
在妹妹面前,姐姐儼如嚴師。五姐妹皆能潔身自愛,舉止大方,衣著樸素。
在這五姐妹中,尤其是大姐宋若莘、二姐宋若昭不僅文章特別淡麗,而且性情貞素閒雅,不尚紛華之飾。
五姐妹對父母表示,她們不想隨便嫁人,而願意以才華學問為家庭揚名爭光。宋庭芬也不想將她們許配給寒鄉凡裔,也支援她們專心致志做學問。
宋若莘著有《女論語》十篇,經宋若昭加以註釋完善,並流傳後世。
《女論語》是女四書《女誡》﹑《內訓》﹑《女論語》﹑《女範捷錄》之一。書中以前秦女經學家韋宣文君代孔子,東漢曹大家等(班昭)為顏回﹑冉耕,推明婦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女子教育課本,每一章都詳細規定古代女子的言行舉止和持家處世事理,可見此書在古代封建社會具有怎樣的影響力,更可見宋氏姐妹的貢獻和學識之深厚。
宋氏五姐妹,因為文才出眾,一時被傳為佳話。
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得知這一傳聞,甚感驚奇。於是,他上表向唐德宗推薦宋氏五姐妹的才學。
唐德宗立即召見宋氏五姐妹入宮,試以詩賦,兼問經史中大義。
面對皇帝的召見和考察,五姐妹從容鎮定,對答如流。
唐德宗對此大為讚歎,更由於宋氏五姐妹個個美貌如花,唐德宗遂將宋氏五姐妹全部留在了宮中。
宋氏五姊妹雖然名義上是德宗的嬪妃,但德宗對她們十分敬重,不把她們當作普通的嬪妃,也輕易不敢讓她們侍寢,稱而是稱她們為學士。
德宗每一次和侍臣們寫詩唱和,都要請五姊妹參加,她們寫的詩總是受到賞識。宋家也因此受到德宗封賞,父親宋庭芬之前一直沒有機會出仕做官,很快被任命為饒州刺史。
隨後,宋若莘、宋若倫、宋若荀三人早逝,宋若昭被任命為六宮文學總管,掌管四方表奏。
在姐妹五人當中,宋若昭最為聰慧,最會為人處事,成就也最高。宋若昭常單獨對尚為太子的穆宗進行訓導,她的才學深受皇室的青睞,在宮中有特殊的地位。
宋若昭在位四十餘年,經歷過德宗宗、憲宗、穆宗、敬宗五朝,掌管後宮嬪妃、子妃的學習。由於六宮嬪妃、諸王、公主都是她的學生,所以在師生見面時都要敬上一禮,一直被尊稱為先生。她受到極高的尊崇,被封為梁國夫人。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宋若昭去世,享年六十八歲,朝廷給予了相當高的喪葬級別,她的一生可謂值了。
宋若昭死後,五姊妹只剩宋若憲一人。宋若憲也被唐敬宗李湛召入宮中接替若昭之職。
後來,到了文宗李昂時期,由於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