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風霰蕭蕭打窗紙,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居易再一次放棄“登頂”,是有自己原因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幾位同事和朋友的溘然去世,削弱了白居易的政治依靠,也消解了他積極仕進的意志。白居易《和自勸》雲:
“稀稀疏疏繞籬竹,窄窄狹狹向陽屋。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爐麩炭火,夜深一盞紗籠燭。不知有益及民無,二十年來食官祿。
就暖移盤簷下食,防寒擁被帷中宿。秋官月俸八九萬,豈徒遣爾身溫足。
勤操丹筆念黃沙,莫使飢寒囚滯獄。急景凋年急於水,念此攬衣中夜起。
門無宿客共誰言,暖酒挑燈對妻子。身飲數杯妻一盞,餘酌分張與兒女。
微酣靜坐未能眠,風霰蕭蕭打窗紙。自問有何才與術,入為丞郎出刺史。
爭知壽命短復長,豈得營營心不止。請看韋孔與錢崔,半月之間四人死。”
詩後,白居易自注:“韋中書處厚、孔京兆戢、錢尚書徽、崔華州植,十五日間,相次而逝。”
韋處厚、孔戢、錢徽、崔植四人,都是白居易的同事、摯友,也是白居易在朝局政爭中站穩腳跟的靠山,他們在半個月之間一一離世,對白居易繼續在長安爭一席之地的實力和信心均有重大打擊。
唐文宗初期重用牛僧孺、李宗閔,二人拜相後進而啟用白居易妻族的楊嗣復、楊虞卿、楊漢公等人,一時炙手可熱,使得楊氏家族在長安靖恭裡的宅第被人們稱為“行中書省”。按照白居易對中庸之道的修養以及對黨爭的超脫心態,既然有楊家兄弟們去鬧騰也就夠了,自己沒必要跟著一起摻合。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白居易本來身體就不是很好,年輕時就患有眼病和痛風,此時更是年屆五十七歲,身體更差了。
他在寫給元稹的詩中訴苦:“黃昏一慟後,夜半十起時。病眼兩行血,衰鬢萬莖絲。咽絕五臟脈,消滲百骸脂。雙目失一目,四肢斷兩肢。”寫得似乎有些誇張,但從中也可以看出這一段時間白居易多種疾病纏身,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於是,從大和三年元月開始,白居易又請起了“百日長假”。
這一次請假和上次在蘇州不同,是有意為了辭職而請的。到了三月,假滿,白居易的刑部侍郎一職也就自動解除了。
此時的宰相是吏部侍郎李宗閔,李宗閔和白居易的關係也很不錯,他非常理解白居易的心情,在白居易解職刑部的同時,下達了白居易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的詔書。
太子賓客是正三品的高官,在東宮官屬中僅次於太子三師、三少,雖然沒有具體職掌,但地位尊崇,俸祿亦不菲。白居易以如此官祿,回到他那個精心雕飾、情趣盎然的洛陽舊宅,可謂鳥脫樊籠、如魚得水。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十二月,白居易任河南尹。但是,白居易是以很不情願的心情勉強就任的。他在《至九龍潭作》中寫道:“喜逢二室遊仙子,厭作三川守土臣。他日終為獨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洛陽有黃河、洛水、伊水三條河,故稱“三川”,“三川守土臣”既是指河南尹一職。白居易對這一職位的心情是厭倦,並對自己尚未得到“自由”而感慨。
第二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為元稹撰寫墓誌銘,元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將全數佈施於洛陽香山寺。
白居易任河南尹的時間從大和四年開始,直至大和七年。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白居易沒留下任何積極施政的材料,儘管他心裡有一點慚愧:“自慚到府來週歲,惠愛威凌一事無。”相反,這一時期白居易的作品中不是遊山玩水就是宴會應酬,其中不乏理直氣壯的公款吃喝:“十千一斗猶賒飲,何況官供不用錢。”
牛黨的最低目標只是將河南尹一職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