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風霰蕭蕭打窗紙,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持在自己人手裡,並不指望其有何重大作為,因此對於白居易的表現,牛僧孺並不以之為迕。
但是這一情形並未維持太久。牛僧孺、李宗閔的結黨行為,逐漸引起了唐文宗的不滿,加上牛僧孺在處理維州事件時決策失誤,失去了唐文宗的信任。大和六年(832年)十二月,牛僧孺以尚書右僕射出任淮南節度使,離開了宰相職位。次年二月,唐文宗啟用其斟酌已久的李德裕,將其從西川節度調回朝廷,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李德裕上臺,白居易自知河南尹一職難以久繼,於是再次申請百日長假,以求到期自動卸任。
李德裕當然求之不得,四月底,白居易的假期一滿,李德裕馬上免去白居易的河南尹職務,恢復其之前所任的太子賓客分司,以散騎常侍嚴休復出任河南尹。嚴休復與元稹交往密切,又曾經透過查辦楊虞卿的手下溫亮來打擊楊虞卿,應是李黨成員。李德裕用其黨人來爭奪洛陽地方實權的意圖是至為明顯的。
不過,李德裕執政的時間也沒多久。因為唐文宗真正倚為心腹的人,既不是牛僧孺,也不是李德裕,而是李訓、鄭注。李訓、鄭注以剷除專權宦官勢力為首要政治目標,但在此之前他們先要在外朝清除牛李二黨的勢力。
李、鄭二人均以奇謀見長,他們於大和八年(834年)十月丟擲漳王案,指責李德裕在浙西時暗中結交漳王李湊(文宗之弟),企圖擁立漳王篡位。
當初唐文宗是在宦官勢力的擁戴下繼承其哥哥的皇位的,即位的合法性多多少少有點問題,因此他對這個問題特別敏感,加上漳王李湊確實博學多才,頗有人望,萬一被人利用也是麻煩一樁,因此他放手讓李訓、鄭注去“調查”。
結果雖不能完全坐實,但嫌疑也不能排除,當時還沒有“無罪推定”這一司法理念,最多隻是“疑罪從輕”,於是,漳王被廢,不久死去,李德裕也被貶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不久又再貶袁州長史。
連續貶官,是唐朝皇帝或宰相常用的打擊政敵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讓政敵遭受連續的多次打擊,可謂殘酷的精神折磨。
李德裕下臺後不久,大和九年(835年)六月,李訓、鄭注又製造“宋若憲案”,將矛頭指向指向了李宗閔、楊虞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