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章 第一莫若禪第二無如醉,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和元年八月,唐文宗下詔削奪李同捷官爵,命天平橫海節度使烏重胤、武寧節度使(駐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王智興、魏博節度使(駐魏州,今河北省大名縣)史憲誠、平盧節度使(駐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康志睦、盧龍節度使(駐幽州,今北京市)李載義、義成節度使(駐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李聽、義武節度使(駐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張播各率本部兵馬,征討李同捷。
在征討大軍中,名將烏重胤資格最老,是實際上的最高指揮官。
但就在大軍節節取勝的時候,年事已高的烏重胤突然在軍中病逝,一時各路兵馬頓失統帥,戰局陷入僵持。
此時,唐文宗派出工部尚書張正甫、秘書監白居易為敕使,前往河北前線觀視戰況,並在諸將之中考察、選拔一名統帥,以接替烏重胤的位置。
唐文宗為何選擇白居易來完成這一任務?大概是看中白居易和王智興的關係。
早些年,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在任彭城縣令時,曾勸說徐州刺史李淯歸順朝廷,當時王智興就是李淯的衙將。後來白季庚升任徐州別駕,代管徐州軍務,王智興也就成了白季庚的部下。
白居易與王智興自幼就認識,後來白居易隱居洛陽時曾作《偶吟》一詩云:“韋荊南去留春服,王侍中來乞酒錢。”“王侍中”就是王智興,他來到洛陽,主動上門要白居易出錢請他喝酒,而白居易則寫詩嘲笑他,當這麼大官卻連酒錢也不肯出,可見兩人交情非常。
在征討李同捷的各路兵馬中,除烏重胤以外,其他藩鎮如魏博史憲誠、盧龍李載義等大多首鼠兩端,觀望不前,以求儲存實力,留出退路,只有王智興是最積極的。
唐文宗下達討伐令之前,王智興就曾主動請求以徐州本部兵三萬,自備五月糧草北征滄州。
因此,在烏重胤去世後,王智興的地位更顯重要,朝廷需要與其充分溝通。
白居易作為王智興老上司之子,與王智興關係微妙,交流更為暢通,又熟悉徐州情況,確實是不錯的人選。
張正甫、白居易來到洛陽,聽取了王智興等前線諸將彙報戰況。王智興自知出身不佳、資歷亦不甚深,難以服眾,故極力推薦保義節度使李寰為橫海節度使,統領諸道兵馬。
張正甫、白居易採納了王智興的意見,在上報朝廷後,以李寰為橫海節度使,節制各路兵馬進討李同捷。同時,對積極參與討伐的各節度使均給予加官獎勵,王智興亦得授同平章事之職,成為宰相。
白居易這次敕使之行,與長慶二年(822年)韓愈宣慰使的平叛壯舉,有著異曲同工之功。
唐文宗對白居易的工作很滿意。在白居易回到長安後不久的大和二年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刑部侍郎。
刑部對白居易來說並不陌生,他在元和末年曾任過刑部司門員外郎。不過這一次不同,六部尚書均已成為宰相的加官,因此六部侍郎事實上就是各部的最高長官。白居易任刑部侍郎,實際上是成為刑部的一把手。
唐代刑部下轄四個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門司。刑部司負責制定和解釋律令格式,審理複核大理寺及京師各部門、地方州府的案件,以及八議、官當、赦免等特殊案件;都官司負責管理京師及各地方的監獄,以及作為刑罰的勞役的執行;比部司負責中央各部門和地方州府的財務會計和審計,監督稅收、俸祿、公廨、贓贖、軍費、和糴等收支;司門司負責管理宮城各城門的出入及全國關隘通行,負責審批發放通行文牒,並負責監督執行流放刑。
雖然古代和現代的國家機構職能無法一一對應,但大體上說,唐代的刑部兼具現代的最高法院、司法部(監獄管理局)、審計署、警備局、海關、邊防部隊等部門的權責,是極為重要的職能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