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章 孤山寺北賈亭西,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派人相互傳遞的玩法,後世號稱“詩筒”,實為一樁雅事。

白居易在杭州的生活可謂愜意。但是,白居易不是來杭州旅遊的,而是來幹工作的。作為一州刺史,白居易守土有責。

在剛到杭州時,白居易就給唐穆宗寫了《杭州刺史謝上表》,對自己將來準備開展工作表了決心:“唯當夙興夕惕,焦思苦心。恭守詔條,勤恤人庶。”白居易是認真的,他工作起來可以說是非常賣力。“城上咚咚鼓,朝衙復晚衙”,“鰥恂心所念,簡牘手自操”,就是白居易給自己忙碌身影的一張自拍照。

一州的行政、財稅、司法、治安、文教、水利、農林、工商、民政救災、訪貧問苦,都在刺史職責範圍內,都要白居易費心思。

其中有些是不能耽擱的,比如徵稅。唐朝對地方運輸租稅(包括錢、米、布及土特產)到長安的制度非常嚴厲,稍有延遲,就要對地方長官問責。州府機關的運作也是一件大事,各種日常事務、後勤保障,難怪白居易要夜以繼日的加班。

作為一州長官,事務劇多,要抓主要矛盾,抓突出的問題。白居易在杭州抓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是治理西湖。西湖(當時稱錢唐湖)是杭州的民眾生活生產的用水來源,因為錢塘江離東海太近,江水含鹽量高,不適宜直接飲用和灌溉,所以只能依賴西湖中的淡水。

白居易做的第一件事是修築湖堤蓄水,到需要用水時就有水可用。白居易對修堤工作非常重視,多次到現場勘察方位,檢查施工進度,可謂盡職盡責。湖堤修成後,白居易寫了一篇《錢唐湖石記》,記載了自己修堤治水的體會,並制定了管水用水的制度。

白居易對西湖的情況十分熟悉,他甚至估算出了放水量和可灌溉農田的比例關係,同時深知傳統管理制度的弊端,因而提出了建立便民的新制度,並注重防潰、防盜。

白居易修湖堤完全從民生角度考慮,堅決排斥了“決放湖水,不利錢唐縣官”之類的荒謬說法。這在當時應該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壓力,而白居易能夠頂住這類壓力,並把事情辦好、辦成,可見其具備一定的政治魄力和行政手腕。

白居易修的湖堤,後來湮沒在歷史中,現在的白堤,白居易在杭州已有,當時叫白沙堤。

白居易寫下了著名的《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後人為人紀念白居易,把白沙堤稱為白堤,但不是白居易修的那條堤。

杭州舊城內與西湖相連,有六口深井。因為杭州臨近東海,土地鹽鹼含量高,地下水鹹苦難以飲用,而西湖位於古杭州城外,取水距離較遠。

唐德宗時期,名相李泌任杭州刺史,開鑿了六口與西湖相通的井,用於城內居民取水。但後來年久失修,水道淤塞,難以使用。

白居易查明這一情況後,組織了大規模的人力清理井中淤泥,恢復了六井的功用。這是白居易在杭州的又一大善政。

北宋時期,蘇軾出守杭州,作《六井記》雲:“唐宰相李長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後刺史白公樂天治湖浚井,刻石湖山,至於今賴之。”

三年後,白居易任期屆滿,接到了除授太子左庶子的詔書,不得不離開風光旖旎的杭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