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諒無凌寒色,豈與青山辭,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柳州又是荒涼之州,所以他死後家境很是淒涼,留下二子二女。長子週六僅六歲,次子周七是遺腹子,長女年齡大些,但也未成人。

裴行立為孤兒寡婦籌措了費用,由柳宗元的表弟盧遵經辦喪事,並把靈柩運回長安萬年縣,歸葬於先墓。

在柳州,作為一個地方官,柳宗元鞠躬盡瘁,用自己畢生的才華和心血,為當地人民鋪築了一條通往文明社會的大道。從個人的角度而言,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嘆息的結尾,但作為柳州歷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貢獻,卻是令人懷念,不能遺忘的。

柳州百姓並未忘記這位才華橫溢又無端遭貶的天才詩人,更未忘記他在困頓之中仍為柳州人民興利除弊、遺惠一方的德政。柳宗元逝世後,柳州人民在城東南的羅池畔修建了一座柳侯祠,並且在祠後建了衣冠冢,以享四時香菸。

柳宗元臨終前交待個人後事,文稿託劉禹錫代編次為文集,並作序傳世,墓誌則請韓愈執筆,以存其生平大節。

當時,劉禹錫為連州刺史,韓愈則因諫佛骨貶潮州刺史,尋量移袁州刺史,都不方便到柳州親自憑弔,皆立即寫出祭文,託人到柳州祭悼。

劉禹錫在為柳集作序時提到,韓愈認為柳文的總體風格是“雄深雅健”,足以與司馬遷媲美,成就遠在東漢崔駰、蔡邕之上,這是很高的評價。皇甫湜也贊同韓愈的評價。

韓愈為柳宗元寫了三篇文章。最早的一篇是《祭柳子厚文》,除痛惜哀輓之意外,較特別的是中間一段,先用《莊子》常處於材於不材之間的議論,進而說柳宗元因傑出的才華而遭致無妄之災。

韓愈繼而感嘆,群小各據要津,而柳宗元這樣的大匠巧匠,卻沒有得到歷練獻藝的機會。

柳宗元歸葬京郊途中,劉禹錫曾拜託在武昌任鄂嶽觀察使的朋友李程代為關照,並代李撰寫祭文。

柳宗元的遺體歸葬京郊,韓愈已經迴歸京城任國子司業,執筆撰寫了《柳子厚墓誌銘》,敘述柳宗元的家世及出仕,博學才華。韓愈感喟柳宗元之人生蹉跌,更無奈地發現,正是如此才使得使柳宗元的文學造詣登峰造極。

韓愈覺得,假如柳宗元當年謹慎持身更小心一些,就不會遭貶斥;如果得到有力者的援引,也可能起而得到重用。

然而,文窮而後工,如果宗元得遂所願,出將入相,他的文學辭章就未必能夠傳播久遠,輝耀今古了。其間得失,顯而易見。

憲、穆兩朝對永貞黨人的基本評價並沒有變化,但韓愈避重就輕,僅說柳宗元當時還年輕,將事情想得簡單了,又沒有地位高的人為他講話,最終病死柳州。

一代文宗就這樣告別了。千年之後,他的詩連小學生都會背。

柳宗元被後世尊稱為“柳柳州”。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餘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豔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

柳宗元的敘事詩文筆質樸,描寫生動;寓言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抒情詩更善於用清新峻爽的文筆,委婉深曲地抒寫自己的心情。不論何種體裁,他都寫得精工密緻,韻味深長,在簡淡的格調中表現極其沉厚的感情,呈現一種獨特的面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