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宗元又在從來不敢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使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的柳州人,從此喝上了乾淨甘甜的地下水。

柳宗元鑿井獲得成功,做了一件流傳千古的利民好事,從此柳州才有了水井。喝水方式的改變,也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從而也帶動了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

柳州屬於石灰岩的丘陵地區,城外有著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看到百姓艱苦貧困的生活,他又把目光投向農業落後的問題上。為此,他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間的閒散勞力,開荒墾地,鼓勵發展生產,下決心改善這樣的面貌。

柳宗元認為,有了足夠的土地才能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飢餓和貧窮。在柳宗元和柳州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柳州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僅大雲寺一處開出的荒地就種下了竹子三萬竿,種菜百畦。他為改造柳州的一方水土,立下了不滅的功勳。

柳宗元還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視植樹造林,雖然身體不好,但他也親自參加植樹活動。當時城裡、河邊都種了許多柳樹。為了引導百姓從事農林生產,他親自在城西北種植柑樹,並親手在城西北邊種了兩百株柑桔,還寫了《柳州城西北偶種柑樹》一詩以明其志:

“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在詩中,柳宗元表示,他種柑桔不學東吳時丹陽太守李衡那樣,只為自己子孫留產業,而是為地方公共利益。也是為了象屈原一樣,欣賞桔樹的堅貞不移的性格。

柳宗元的文明觀念還滲透到城市的建設和規劃上,在位期間,柳宗元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築了一些廟宇,並開發了不少自然景觀。此外,柳宗元還大力指導發展牧副業、造船築路、修建房屋、使柳州的市容和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柳宗元心繫柳州人民,也同樣熱愛柳州山水自然風光。他遊覽了柳江和附近的山峰,寫下了兼有地理志和遊記特色的《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他把自己的憂患心情融入柳州奇特的山水景觀描寫之中,寫出燴炙人口的詩篇。

《獨覺》詩曰:

“覺來窗牖空,寥落雨聲曉。

良遊怨遲暮,末事驚紛擾。

為問經世心,古人難盡了。”

《紅蕉》詩曰:

“晚英值窮節,綠潤含朱光。以茲正陽色,窈窕凌清霜。

遠物世所重,旅人心獨傷。回暉眺林際,摵摵無遺芳。”

一日,柳宗元在峨山登高北望,想看到長安。可是,長安多遠啊,根本望不到!

他作《登柳州峨山》詩曰: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登高西北望,極目之處,盡是融州的高大山巒,哪裡能看到長安?柳宗元這時體弱多病,或許登高是知道自己北歸無望,登高除了思念自己家鄉,還有告別的意味。

他在《柳州榕葉落盡偶題》中說: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大葉榕下,留下了柳宗元的些許惆悵和煩悶,他轉身就把所有的思緒投入到柳州的建設中了。因為,只有這樣他才不會糾結“如何望相處,西北是融州”。思念家鄉,不如把柳州當做家鄉來建設,以慰解思鄉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