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成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幹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在《種柳戲題》詩中,柳宗元風趣地寫道,有點以苦為樂的意味。
在柳江南岸,柳宗元與大家一起在這裡開荒地十多畝,水田幾畝,菜地一百多畦。組織人力種上樹木五千餘株,毛竹、油竹、風尾竹三萬多竿,開菜地百畦,墾田若干畝。
柳州歷史雖然悠久,但直到唐代還是屬於蠻荒落後地區,一直是個經濟落後、教育缺失、民情愚昧的蠻荒之地。除了一些被朝廷貶謫的官吏之外,很少有文化人來此,因此柳州在文化、教育方面顯得比較落後,許多中原地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傳到嶺南地區來,百姓生活質量不高。
柳宗元來到柳州後,認為老百姓生活質量落後的原因在於缺乏文化,沒有良好的生活理念。
柳州一直以來處於封閉落後的環境裡,弊風陋俗長期控制著人民的思想和心靈。普通百姓對此習以為常,他們沒有認識到落後生活方式對自己的影響,甚至是有些麻木。要想讓老百姓的貧困生活有所改善,就必須大力發展文化教育。
柳宗元到任後,發現柳州文廟已破損,到柳州第二個月,他就組織官民,花了兩個月重修文廟,親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強烈地表達了他發展地方文化教育的心願。
在政事之餘,柳宗元還耐心接受青年學子的拜訪,開導他們讀書識字,對他們循循善誘。
柳宗元還興辦學堂,親自登壇講課,宣傳進步的文學思想和科學知識。由於柳宗元重視文教,使柳州湧現了一批嫻熟詩書深知禮樂的文化人士。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名遠播,“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隨宗元師法;凡經其門,必為名士”。柳宗元在當時文壇上的影響是很大的。“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柳州的文化風氣大為開放。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鼓勵那些有志青年,使他們努力學習文化,為改變落後的生活面貌盡個人的一份力量。
柳州地處封閉之地,自古巫風盛行,落後的習俗使人們缺乏科學知識,甚至於對一些基本的常識也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針對當地百姓迷信落後的習俗和生活習慣,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騙錢害人。與此同時,柳宗元大力推廣醫學,培養出當地自己的醫生為民眾服務,並普吉衛生知識。柳宗元不僅僅滿足於知識的傳播,他更致力於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
由於土地不平和多山以及石灰岩地形等原因,柳州地區因地處南方,氣候潮溼,雖然雨多,但卻難以存水。據說在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水井,老百姓吃水、用水都揹負著小口大肚子的罌瓶,沿著狹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邊汲水,苦不堪言。如果天旱水淺,到江邊的距離就更遠了;到了雨季,路險泥滑,汲水更加危險。加之人們鑿井不懂科學,經常造成塌方。
在當時的老百姓看來,鑿井容易傷了“龍脈”,破壞“風水”,他們迷信鬼神,不敢破土打井,因此人們都不敢開鑿。
柳宗元非常體察民情,不信“訛言”,自己籌一些錢再利用一部分地方經費,親自帶領民工進行勘測。他根據中原地區鑿井的經驗,利用科學方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決定在柳州鑿井供居民飲用。他根據柳州的地勢,命令部下蔣晏率領數十名軍士,在城北隍上開鑿第一口水井。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施工,終於打出井水來。既解決了用水困難,也破除了迷信陋習。
柳州城裡的百姓都扶老攜幼跑來觀看這一奇蹟,當他們喝到清冽的井水時,都不禁對柳宗元歡呼雀躍起來。
此後,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