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章 桂嶺瘴來雲似墨,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情厚誼。
元和十年(815年)秋,柳宗元到達柳州,登上柳州城樓,面對滿目異鄉風物,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一首七律《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寄與際遇相同的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柳州這個名字早在貞觀八年(634年)便已命名。命名的來源,是因為柳州(柳江)的方位而言。中國二十八星宿中,南方(朱雀)七大星宿中,柳宿是其中之一。柳州得名,便是此地“正當柳宿”之義。柳州還稱為龍城,便是因為其西部環江水系古稱龍江而得名。
天上東西南北一共二十八星宿,南方也就七座。而能給柳州一座(柳宿),可見柳州的位置在古代就很重要很重要。
柳宗元再貶柳州時,他的從弟柳宗直和柳宗一也隨同前往。宗直到柳州後不久就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三歲,柳宗元傷悼不已,為其撰《志從父弟宗直殯》。
柳宗元的親人中,除了從弟宗直,老母盧氏、愛妻楊氏、嬌女和娘等都相繼棄世。
住了約半年以後,元和十一年(816年)春,柳宗一又要離開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去。
柳宗元十餘年來充滿坎坷和不平,歷盡艱辛和磨難,驚魂零落。親人離散,同來的兩從弟一死一別,讓他不禁甚感悽然,於是寫了《別舍弟宗一》為柳宗一送別: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這首詩所抒發的並不單純是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同時還抒發了柳宗元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竄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
柳州當時沿襲一種殘酷的風俗,貧苦百姓借高利貸欠錢不還則淪為奴婢,到期還不起以至利錢超過本錢時,就淪為奴婢,一旦為奴則終身為奴。
針對這種野蠻習俗,柳宗元釋出政令,淪為奴婢者凡能出錢還債的就可以贖身。同時,柳宗元還根據柳州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釋放奴婢的辦法,他規定已經淪為奴婢的人,在為債主服役期間,可以按勞動時間折算工錢。拿不出錢的,可按勞役時間計算報酬,報酬跟債款相抵,就取消奴婢身份,回家與父母、親人團聚。
柳宗元採取的一系列措施,解除了許多被壓迫被奴役人們的痛苦。
柳宗元的這一舉措受到廣大貧困百姓的歡迎。當時嶺南許多地方都與此有著類似的情況,柳宗元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後來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縣。桂北、桂東北各州效仿他的做法,一年內就解放了上千負債奴婢。
這一對奴婢的舉措,解放了生產力,為唐代之後進一步開發嶺南提供了勞動力的保障。
在提高民眾文化知識的同時,柳宗元還要改革阻礙生產的落後習俗。
當時,柳州還有迷信巫神的陋習,生病就請巫師宰殺大小牲口祭神,病不好就認為是神不讓活了,就絕食等死。
人口死亡率高,耕牛缺乏,田地丟荒,柳宗元就用佛教戒殺生的觀點和醫藥知識去開導他們。
與此同時,柳宗元還引導人們破除迷信,勸說人們不要濫殺牲畜,有病要尋醫問藥,使當地殺牲祀鬼之風有所改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