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鎮州兵變,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天午餐前,韓愈當著眾人的面,故意大聲地吩咐廚師說:“給我的餐桌上多加一付筷子碗碟,再加幾個菜,換上上等好酒,添一把椅子。”
廚師一面忙碌地照辦,一面試探地問道:“平時韓公都是單桌獨餐,今天莫非有什麼貴賓光臨?”
韓愈道:“正是!我要陪一位大學問家同餐共飲!”
這麼一說,所有準備就餐的人都齊刷刷地愣住了,紛紛交頭接耳,小聲嘀咕,猜測著,議論著,但卻都不知祭酒要請的貴賓究系何人,竟能獲此殊榮。幾百雙眼睛緊緊地盯著韓愈,急切地想一暏他所宴請的貴賓的風采。
但只見韓愈緩緩地走到楊博的餐桌前,笑容可掬地對他說:“楊直講!您的禮學講得真精彩呀!但還有幾個問題想向您請教。來來來,到我的餐桌上,我陪你吃上幾杯,咱們邊吃邊談。”
楊直講哪裡受到過如此禮遇,一下子竟被韓愈禮賢下士的舉動驚呆了,竟不知如何是好。那韓愈則旁若無人,不容分說地挽起他的衣袖,徑直把他拉到自己的餐桌前,請他坐下,並親自為他把盞斟酒,夾菜勸飲。
楊直講感動得熱淚盈眶,顯得更加拘謹。但隨著韓愈的侃侃而談,他緊張的心情也慢慢地緩舒下來。對於韓愈所提問題,他都一一對答如流,使韓愈越發感到楊博雖然貌醜衣破,但卻滿腹經綸,是一位難得的人才,心中更加喜悅。二人交杯換盞,傾心而談,好不快意。
臺下的講官和太學生都被這一幕震撼了,都顧不得舉箸用餐,有的竟然離開了座位,慢慢地向放著祭酒餐桌的臺階靠攏著,而且人越聚越多;但整個大廳卻鴉雀無聲,都靜靜地在傾聽著韓愈和楊直講的高談闊論,談經論道,彷彿在聽一場禮學課。
在大唐帝國定鼎以來的203年間,一位堂堂的國子監祭酒和一位品階低下的講官同餐共飲,這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更何況這位講官是一位眾人都不屑一顧的貌醜衣破的寒儒。
正是韓愈這次大破先例地舉措,橫掃了國子監中存在已久的酸腐的門閥遺風,樹起了唯才是舉、尊師重教的良好學府作風。
韓愈在“奏儒生為學官”的基礎上,“日使會講,生徒多奔走聽聞,皆喜曰:‘韓公來為祭酒,國子監不寂寞矣。’”。所謂“會講”,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學術報告或研討會,六學生徒可以跨學院聽課,這一舉措有效調動了太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國子監的學術氛圍,改變了以往尋章摘句式的死板教學,因此大受諸生的歡迎。
唐代國子監生徒經推薦,還可以擔任州府縣等地方學校的學官。但以往推薦生徒“多循資敘,不考藝能”,主要依據入學年限上報吏部,結果導致“生徒不自勸勵,”學風敗壞。
韓愈奏請吏部,除了“專通經傳,博涉墳史,及進士五經諸色登科人”之外,其餘生徒要想獲授學官,“必加研試,然後放上。”採取考試的方法,嚴把“出口關”,從而保證了太學畢業生的質量,體現出“聖朝崇儒尚學之意。”
韓愈四進國子監,時間總計不過六年,但對國子監的影響卻歷久不衰。生前以繼承儒家道統自任,聲言“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的韓愈,身後得以配享國子監孔廟,到明清兩代,還成了國子監的土地神。其實韓愈的教育業績不僅展現在中央國學,在他貶謫潮州的短暫任期內,也捐出俸祿,延聘儒師,復興州學,為當地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至今潮人感念不已,矗立於韓山之麓的韓文公祠,千載以來香火延綿。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七月二十八日夜,鎮州。血雨腥風突如其來。
鎮州兵變,苗頭就在一年前。
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唐穆宗為了加強對地方節度使的控制,調魏博節度使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