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四進國子監,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唐憲宗李純被宦官謀殺,太子李恆繼位,是為穆宗,該年仍沿用元和年號。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穆宗剛剛即位,就撤換了前朝一批舊臣,其中就包括長期忌恨韓愈才高名重的佞相皇甫鎛,這就為韓愈的仕途掃除了障礙。九月,韓愈被穆宗召回京師。
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正月,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祭酒。這一年,韓愈已經53歲了。
國子監是大唐帝國設定的主管教育的官署和全國的最高學府,祭酒則是其執掌儒學訓導之政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現代的國立大學校長;但當時全國只有這一所高等學府。)是一位從三品的高階官員。國子監祭酒這個職位的權勢雖然不大,但是卻很清貴,因此許多讀書人都以當上國子監祭酒為榮。國子監共轄七館:國子學館、太學館、廣文學館、四門學館(以上屬於綜合性的)、律學館、書學館、算學館(以上屬於專業性的)。共有太學生600人左右。
對於韓愈來說,這一次可謂是“四進宮”。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34歲的韓愈到京城長安選官,他得到的第一個官職就是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上階的低階官員,任期一年左右;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39歲的韓愈被任為國子監博士,這是一個正五品上階的高階官員,任期長達三年;
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45歲的韓愈復任國子監博士,任期一年左右。這三次任職國子監,雖然都有官職品階,但他所從事的工作,卻僅僅是向生徒們講授儒學經典而已。
時隔八年之後第四次進入國子監,韓愈已經擔負起領導國子監全面工作的重任。
前三次進入國子監,韓愈雖然沒有從事領導工作,但他卻洞悉了國子監內的各種情況與種種弊端。所以他任國子監祭酒後,就大刀闊斧地對國子監進行整頓、改革。
韓愈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吏部上了《國子監論新注學官牒》。他鑑於吏部以往向國子監所派任的師資,多是以資歷品階或出身門第而定,並不考察其真才實學,以致出現師無能教、生不願學的情況,要求吏部委託國子監祭酒“選擇有經藝堪訓導生徒者,以充學官。”
韓愈不但提出“非專通經傳,博涉墳史,及進士五經諸色登科人”不得進入國子監擔任師資,更提出凡獲准進入國子監擔任師資的,必須先進行考試,驗證確能勝任者,才能上崗授課。根據這一原則,韓愈大膽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分門第,唯才是舉,舉薦選拔了一批精通經史、品學兼優的有識之士到國子監擔任博士、直講(僅次於博士的講官)。而他舉薦的第一個人就是他的弟子兼摯友張籍。
張籍(768-830年),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所作樂府多述民生疾苦,明白條暢,簡練警策;絕句清新自然,風神秀朗。他20多歲即以詩名於時,但卻長於詩而短於文。
唐德宗貞元十三年(797年),經過早已詩名卓著的詩人孟郊的介紹,張籍30歲時認識了韓愈。當時韓愈雖已文名已盛,但還未得到朝廷正式委任為官吏,僅在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宣武軍節度使董晉幕府以秘書省正九品上階的校書郎名義擔任觀察推官。
韓愈極為欣賞和喜愛張籍的人品和才華,悉心指導他習文,規範和提高了他的寫作能力。他二人談古論今,談詩論文,往往“連延三十日,晨坐達五次”。故張籍自稱“韓門弟子”,而韓愈則終生以摯友相待之,可以說張籍入韓門是他人生事業的一大轉折點。
翌年冬,韓愈主持汴州貢士舉考,張籍中選,得首薦;再一年,即貞元十五年,張籍即考中進士。但因他出身寒微,又與達官顯貴沒有什麼瓜葛,所以不識人才、不重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