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月照一孤舟,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如果不看孟浩然的詩,可能你不會喜歡他。

你會覺得,孟浩然為人做事抓不住重點,牢騷滿腹,不合時宜,還一直很任性,難怪一生官運不濟。照他的個性,最適合他的生活,就只能是隱居。

真是糟蹋了開元盛世。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少年時崇尚氣節、義氣,喜歡幫助患難的人,還和別人一起隱居在鹿門山。鹿門山位於襄陽市襄州區城東南15公里的東津鎮境內,據縣誌載:“漢建武中帝與習鬱俱夢見蘇嶺山神。命鬱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夾道口,百姓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

隱居中,孟浩然兩耳不聞外事,一心苦讀詩書。弱冠之年後,孟浩然辭親遠行,漫遊長江流域各地,廣交八方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開元十二年(724年),因唐玄宗在洛陽,便前往洛陽求仕,三年一無所獲。

開元十四年(726年)夏秋間,孟浩然在揚州一帶遊歷,結識了同樣在遊歷的詩仙李白。

開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趕赴長安進行科舉考試。開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孟浩然在長安作《長安早春》詩,抒發渴望及第的心情,當年孟浩然三十九歲。結果,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孟浩然落第了。

孟浩然力求一鳴驚人,應試前還先做了開拓工作,曾給當時的丞相張說寫過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以求引薦: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重點在後四句,他在委婉地求官:我想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報效國家,卻無用武之地,只能看到你們施展身手大有作為,我白白地羨慕你們喲。前四句透過水墨畫式的大筆渲染,將八百里洞庭的壯觀景象躍然紙上,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使本篇成了一首著名的山水詩。

張說學富五車,也十分愛惜人才,收到這首詩一瞅,就明白孟浩然的心思。要講孟浩然的水平當進士是滿夠格的,無奈文曲星不眷顧。

應進士舉考試不第後,孟浩然仍留在長安獻賦以求賞識,他曾經在朝廷裡的最高學府太學賦詩,滿座的人都感嘆佩服,沒有敢和他比的。張九齡、王維都非常欣賞他。

當時的盛況是這樣的——

唐,開元年間,帝都長安。

一陣急促的秋雨過後,夜空澄澈,新月初升。

太學裡燈火通明,一場即景賦詩的聯句賽詩會即將開始。

來者都是雅擅文墨的朝廷官員,放眼望去,不乏諸多已詩壇赫赫有名之輩。

比如,十九歲便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打動玉真公主、一舉登科的太樂丞王維;

神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作者、致力掃除六朝綺靡詩風的中書舍人張九齡;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的老前輩、制舉策論曾為天下第一的中書令張說;

還有憑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爭鋒邊塞一哥的校書郎王昌齡;

……

其他到場的還有尚書侍郎裴胐、吏部員外郎盧僎、校書郎劉昚虛等。

很快,條桌接龍,長卷鋪就,好戲開場。

吏部員外郎盧僎第一個拽步出席,拱手行禮:“鄙人斗膽開場,文辭淺陋,還望諸位不吝賜教。”

語罷,行至案前,提筆落墨:“雨露將天澤,文章播國風。”

接下來是校書郎劉昚虛:“應以修往業,亦惟立此身。”

多輪過後,王昌齡登場賦詩:“郭外秋聲急,城邊月色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