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衝破了上官體流風,開拓了新的詩風。

初唐四傑以革除詩壇浮靡之習為己任,以對上官體批判的姿態,從狹窄的宮廷天地引到廣大的市井,從狹小的臺閣到山川邊塞,開拓了詩歌的內容,賦予了新的生命,提高了詩歌的思想意義,展現了清新剛健的詩風。

楊炯也不例外。除了《從軍行》,他的《送梓州周司功》呈現出作者在送別友人後夜望西南,擔心蜀路艱險,何時才能再相見的場景,感情真摯:“御溝一相送,征馬屢盤桓。言笑方無日,離憂獨未寬。舉杯聊勸酒,破涕暫為歡。別後風清夜,思君蜀路難。”

楊炯還有一組三峽詩,狀景抒情也較真實自然,託物明懷,借史抒志,含意比較深刻,亦是掙脫宮體詩束縛的佳作。

楊炯的送別詩中,沒有雍容華貴、閒適自足的情趣宮體式,而是總是滲雜著自己鬱郁孤寂的身影及奮發向上的激情,大多寫得質樸真切,頗有真情實感。如《夜送趙縱》,全詩語言洗煉、質樸,用典貼切:“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這是詩人在某個夜晚送別友人趙縱去趙州而作的。趙縱是趙地的趙姓人,詩人為他送別,很自然地聯想到天下盡人皆知的戰國時趙惠文王那塊和氏璧的故事。

戰國時,趙國得到一塊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後,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換,故稱連城璧。此處用趙氏喻指趙縱,連城璧喻指其才華。

楊炯是四傑中以五律見長的詩人,他的《從軍行》,無論從平仄聲律、文字對偶以及起結作法等方而來說,都是成熱的五言詩。

這就是他對唐詩的重大貢獻之一。楊炯現存14首五言律詩,完全符合近體的粘式律,是一種有意的追求,廓清了齊梁以來綺媚華靡之風,促成了五言律詩的定型。

(五)

人生往往如此,正在春風得意之時,倒黴的事情就會如霜陡降,如雪驟下。如果國家有大變故,個人更是要倒黴。

就在楊炯成為太子詹事司直後的第二年,大唐送別了寬仁的君主唐高宗李治,時任太子的李顯雖然得以順利繼位,但僅僅是55天后就被強勢的母親武則天罷黜皇位,貶出長安。

突然而來的變故讓原本對仕途充滿信心的楊炯再度墜入深淵,但等待他的打擊還遠沒有結束。隨著李顯被廢,武則天徹底掌控政權,大唐的政治鬥爭到達了進入了空前的白熱化階段,那場讓駱賓王寫出曠世奇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的保衛李氏皇權的運動開始了。

武氏採取的手法也很簡單,迎頭擊打,不使擴充套件。

揚州兵團的臨時策劃十分倉促,歷時數月,旋即宣告兵敗。這時,武則天便騰出手來,開始系統清理威脅新皇權的力量。

舉國清查,查到楊炯頭上了。楊炯堂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於是楊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牽連:堂弟在揚州犯事了,堂兄也有責任!

好在武則天大概知道楊炯這個年輕人的才名,又沒什麼前科,抬抬筆就過去了。楊炯雖然沒有了殺頭之虞,但也是被貶離京城。

垂拱二年(686年),楊炯被貶到四川梓州(今四川三臺縣)擔任了司法參軍,結束了他在長安長達二十六年的安定生活。

擱下筆來,放下經典,搖搖晃晃驚悸莫名,楊炯就這樣與京城揮手作別。有些朋友,甚至不敢招呼,不敢來送行。

途中景色甚是迷人,途經三峽時,楊炯還作了好幾首詩。雖然文章還是氣勢如虹,精美華章,可是楊炯的心裡,卻怎麼也不是滋味:

悠悠辭鼎邑,去去指金墉。

途路盈千里,山川亙百重。

風行常有地,雲出本多峰。

鬱郁園中柳,亭亭山上松。

客心殊不樂,鄉淚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