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從。

他怎麼能夠快樂起來呢?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由於間接的政治牽連,莫名失官,其心境可想而知。幸好他平日不事張揚,否則還不知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在武后臨朝的多事之秋,楊炯的沉默,為自己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事端。

唐天授元年(690年),楊炯秩滿回到洛陽,武則天詔楊炯與宋之問分直習藝館,掌管教習官人書算之類的工作。他雖因官職不高,心中抑鬱,但卻對武則天仍盡情頌揚。

如意元年(692年)7月15日,宮中出盂蘭盆,設齋分送各佛寺,武則天在洛南城門樓上與群臣觀看。楊炯獻上《盂蘭盆賦》,稱頌武則天“周命惟新”,並希望武則天作為“神聖皇帝”能夠“任賢相,悖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捐珠璣,寶菽粟,罷官之無事,恤人之不足”,成為帝王的楷模。

唐如意元年(692年)冬,楊炯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縣令。

楊炯赴盈川令時,太子校書張說贈有《贈別楊盈川箴》:“杳杳深谷,森森喬木。天與之才,或鮮其祿。君服六藝,道德為尊。君居百里,風化之源。才勿驕吝,政勿苛煩。明神是福,而小人無冤。畏其不畏,存其不存。作誥茲酒,成敗之根。勒銘其口,禍福之門。雖有韶夏,勿棄擊轅。豈無車馬?敢贈一言。”囑咐楊炯為官之道。

盈川,原名白石。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於刑溪(今衢縣云溪)章戴白石的白石縣治,因山路狹隘,於如意元年遷至盈川,縣治仍稱“白石”。

楊炯到任後,見此處地薄人稀,百姓困苦,誓言要改變貧困面貌。為了表達這個意願,他取刑溪之“刑”為“盈”,視地理於云溪、衢江會合處得“川”,意在使這川流之處,稻香長川,谷盈千倉,百姓富裕,即改“白石”縣名為“盈川”,呈報朝廷批准。

楊炯到任後愛民如子,恪盡職守。每年農曆六月初一,必到附近28都(行政村)68莊(自然村)巡視。楊炯所到之處,莊稼的害蟲就會被白鳥吃掉,糧食豐收,六畜興旺,深得百姓擁戴。卒於任上後,被稱為“楊盈川”。

如今,衢州市盈川村邊建有楊公祠一座,內有楊炯塑像,楊公祠內舊有對聯:“當年遺手澤,盈川城外五棵青松;世代感賢令,潑水江旁千秋俎豆。”說明當地百姓,千百年來都是把楊炯當作“賢令”來奉祠的。

約如意二年(693年),楊炯卒於任上。

(未完待續,隨時修改完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