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獨坐幽篁裡,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在忙什麼?

那時,他正在輞川忙著,開始經營輞川別業。

在輞川別業的營建過程中,王維寄情山水,在寫實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寫意,創造了意境深遠、簡約、樸素而留有餘韻的園林形式,使其成為唐宋寫意山水園的代表作品。

後來,王維母親去世之後,王維將其輞川別業表為寺廟,藏母親靈柩於其西側。

田園、寺廟,看到這些元素,你知道王維為什麼被稱為“詩佛”了吧?

比起李白的狂放不羈,王維是糾結的。但在藝術上,王維比李白更全面發展。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鳥鳴澗》、《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三)

一轉眼,天寶三載的秋天到了。

一場秋雨之後,王維閒登岡嶺,至人跡稀少的山中深處。

王維把這裡題名“鹿柴”,平時就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秋雨後的傍晚,鹿柴的青山幽谷更靜了,也更顯得空了。

秋日本來就短,空山也讓人思想放空。等王維回過神來,夜幕已經不知不覺落下。

雨洗清空月更明,月光照在松林間,留下斑駁的影子,彷彿世人的顛倒夢想。山澗的石頭上,清泉潺潺流著,在王維聽來,更像世外清淨的般若梵音。

般若梵音,讓王維的耳根格外靈敏。就在雨後月夜的空山,他聽到了世間的繁華日常。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遊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鹿柴下為“北宅”,一面臨欹湖,蓋有屋宇,所謂“南山北宅下,結宇臨欹湖”。北宅的山岡盡處,峭壁陡立,壁下就是湖。從這裡到南宅、竹裡館等處,因有水隔,必須舟渡,所以“輕舟南宅去,北宅渺難即”。

在空山中再次清洗了自己的心,王維在北宅夜宿。

夢中,半生浮沉歷歷在目。

王維是少年天才,文藝“神童”。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王維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濟)。才華早顯,幼年聰明過人。

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15歲,他帶著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到帝都闖蕩,希望得到達官貴人的舉薦。由於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比如,李隆基的弟弟岐王李範,一個熱心的文藝贊助人,就很欣賞王維。

後來,20歲的王維經歷了科舉落第的短暫低潮。一年後,於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

唐代科舉制,試卷上不糊名,主考官不僅評閱試卷,主要還參考考生平日的詩文和聲譽來決定棄取。所以,準備應試計程車人提前結交、干謁名人顯貴,向他們投獻作品,爭取他們的推薦和獎譽,是當時一種相當普遍的社會風氣。

王維不能免俗。據說正是岐王的推薦,王維21歲就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太樂丞。太樂丞,太常寺下太樂署官職,從八品下,掌樂之官,相當於在朝廷負責禮樂方面事宜的官職。

這時的王維意氣風發,頗有功名事業心,不過很快就被現實痛擊成了佛系青年。

王維剛做官沒幾個月,人生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