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獨坐幽篁裡,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遇了一次暴擊,在太樂丞任上被貶出京城。
事情源於一次有僭越嫌疑的舞黃獅子活動。
史載,王維在別人的唆使下,讓屬下的伶人舞黃獅子。黃獅子當時是一種“御舞”,非天子不舞。
結果,王維和他的上級、太樂令劉貺都遭到嚴重處理。劉貺的父親劉知幾替兒子求情,也遭到了貶謫。
王維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更為致命的是,這次事件使得王維被唐玄宗列入了黑名單。整個玄宗朝,王維的官運都很黑,這幾乎摧毀了他在官場上的所有信心。
(四)
承受著與理想漸行漸遠的苦楚,王維離開了長安。開元十五年(727),王維在結束了濟州的五年貶謫生活之後,到了淇上當小官。此時,才26歲的他已萌生了歸隱心志。
中年之後,王維已無意仕途,純粹為了俸祿和家族責任而在官場待著。身在朝廷,心在田園,過起了時人稱為“吏隱”,即半官半隱、亦官亦隱的生活。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開元年間,王維遊歷江南之時,當時正是盛唐時期。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花落、月出、鳥鳴,月夜春山格外幽靜。簡單的詩句充滿了禪心與禪趣。
人生往往如此,當你不在乎什麼的時候,什麼就來到了身邊。王維的仕途也是如此,之後,他歷任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天有不測風雲,個人的命運也被裹挾其中。
開元盛世之後,強大的大唐王朝陷入風雨飄搖中。安史之亂,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至德二載(757年),唐軍相繼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與其他陷賊之官,均被收繫獄中,隨後押到長安。這些人按律當死,但因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叛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
上元元年(760年)夏,轉任尚書右丞,這是他一生所任官職中最高的官階,也是最後所任之職。
上元二年(761年),仍官尚書右丞。春,上《責躬薦弟表》,請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職,放歸田園,使其弟王縉得以還京師。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宦海沉浮中,王維早已萌生隱居之意。又因為際遇,他結下佛緣。開元十七年(729年),他開始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頓教。開元二十九年(741年),他自嶺南北歸,曾經過瓦官寺謁璇禪師。天寶四載(745年),他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曾經至南陽郡,遇神會和尚。母親去世之後,經奏報朝廷,王維將其輞川別業表為寺廟。他在上奏表文《請施莊為寺表》中說:“……伏乞施此莊為一小寺,兼望抽諸寺名僧七人,精勤禪誦,齋戒住持。”
這一切,加持了王維後世“詩佛”的盛名。
王維錯過了轟動長安的那次著名的餞別活動,但是,他的送別詩,卻流傳得比他們的詩更廣泛更長久。這便是那首寫入1300年後世學生課本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詩前兩句寫渭城驛館風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後二句轉入傷別,卻不著傷字,只用舉杯勸酒來表達內心強烈深沉的惜別之情。全詩以洗盡雕飾、明朗自然語言抒發別情,寫得情景交融,韻味深永,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後來,這首詩被人披以管絃,殷勤傳唱,還被編入樂府,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