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江月何年初照人,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亂,還在碎葉城刻石記功,壯哉!
大唐的國威,千古空前。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罷了、罷了,歸去吧。看過、經歷過,愛過,人生無憾矣。張若虛回到故鄉揚州。
長江邊,還是那一輪明月。他到底照亮過多少人?四百年前,曹操在赤壁橫槊賦詩,它在這裡;三百年前,王謝豪貴、天下為尊,它也在這裡;如今,大唐盛世、萬國來朝,它還在這裡。
它到底要存在多久?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張若虛覺悟了:世間所有的人,不過都是過客,我輩如螻蟻,匆匆而過。我和武豔的感情,又算得了什麼呢?唯有山河不移、明月永存、文章不朽。
“只有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留給後人看,才不辜負這個時代!”
(五)
但是,歷史太久太殘酷,張若虛只留下兩首詩。
更有誰能想到,從唐至元,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幾乎無人重視。在後世所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以及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見他的詩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
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一首也在其中。
此時距張若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三百年。再三百年,明代胡應麟對張的認識又有了提高。又三百年,王闓運稱之為“孤篇橫絕,竟成大家”,聞一多贊之曰“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明朝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古今詩刪》收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萬曆年間的三種選本《唐詩所》、《唐詩解》、《唐詩歸》,崇禎年間的《刪補唐詩脈箋釋會通評林》七言古詩、《石倉歷代詩選》,明末成書的《唐詩鏡》,都選錄了此詩。
最早提及張若虛及其詩的詩話,則是成書於萬曆年間的胡應麟《詩藪》。
及至清代,有關唐詩的重要選本,如成書於康熙年間的季振孫《唐詩》、徐增《而庵說唐詩》、《御製全唐詩》(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書於乾隆年間的沈德潛《重訂唐詩別裁》、管世銘的《讀雪山房唐詩鈔》等等,都收錄了他的《春江花月夜》詩,有的還附錄有關此詩的評論。
經歷了千年歲月,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終於被推上了神壇。
等待是痛苦的,但等待也是充滿希望的。有泥土,有種子,春天會來,花兒會開。張若虛無疑是幸運的。他等到了他的詩熠熠生輝的那一天。
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猶如梵高和他的《向日葵》,生前寂寂無名,身後光芒萬丈。
張若虛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最讓人羨慕的時代——開元盛世。與同時代的孟浩然一樣,新舊唐書中都沒有給他立專。但從賀知章的傳記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於上京”的這句記載,也足以讓我們對他的生活有所了——張若虛當時就已經名重一時,時下盛名只不過是一種補償,一種歷史的迴歸。
我著急去找李白,所以也就很快離開了瓜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