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江月何年初照人,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更保險?於是,兩家很快就將崔滌和武豔的婚事確定了下來。
只是令太平公主沒有想到的是,女兒武豔正和張若虛熱戀,別說是崔滌,就算是皇帝,可能也入不了她的眼了。
得到了確切訊息的武豔向張若虛哭訴自己已被母親定親的訊息。
武豔對自己的愛情還抱有幻想,張若虛卻明白,自己需要趕緊離開公主府了,否則二人的事一旦敗露,等待他們的還不知道是什麼結果呢。別說是太平公主,就是在崔家眼裡,自己也不過是一隻螻蟻。
(三)
張若虛逃回故鄉揚州,旅途是在寒冷的冬季,到揚州已經是早春二月。
揚州春色著實殊勝,以至於張若虛百年後的唐代詩人徐凝寫下了後世傳誦的名句: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徐凝這三分之二的雋永詩意,別緻而新奇,讓後世之人對揚州的嚮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為揚州的代稱。
此後,北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也不遜色。至於“月色無賴”,後世如王安石“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中的“春色惱人”,即運用了同一手筆。
這樣美好的揚州,讓張若虛心情好了些,但依然時常惆悵。
自己今後的仕途已經註定渺茫,對於自己愛著的青春少女,他更是愛莫能助。
揚州美景伴著張若虛複雜的情緒。望月的人,想家的心,對人和宇宙的扣問,就在筆下的《春江花月夜》中朦朧地鋪陳開來。
天涯共此時。長安城中的武豔,夜色中對著揚州的方向失神……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豔,心寄管絃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這首五言律詩,是張若虛早些時候寫的,在給武豔做老師到時候教給過她。
如今,天各一方的兩人,竟如同詩中的情景一樣!可見,有些人的命運早已安排好,必然要沿著既定的軌道前行。
婚後的武豔並不幸福。崔滌知道,這個婚姻本就是太平公主的一樁交易,自己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他並不愛武豔,所以,二人的婚姻只剩下了形式。
春日的夜裡,依舊是武豔一個人獨守空房。徘徊反側許久,武豔提筆將這首《代答閨夢還》謄寫在絹帕上。
(四)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張若虛生於大唐揚州境內。這時候的揚州,正是“江左名都、竹西佳處”,生在這樣一個好時代,又在這麼一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不用想也知道,張若虛的少年時代是很幸福的。
兩年後,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649年7月10日),被後世無數豪傑崇拜的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他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後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一說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又說鉅鹿郡(今河北平鄉)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他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
隋末無道,李世民首倡晉陽起兵,被李淵拜右領軍大都督,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隋都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