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江月何年初照人,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市集,只要有歌女,這個調調都是基礎配置。倘若不是“一線詩人”,寫再多的《春江花月夜》,也只會被盛世詩海淹沒。
穿越遇到李白之後,為什麼又遇到“孤篇官全唐”的張若虛?
琢磨了許久,我突然醒悟了:遇到李白這個“詩仙”,在李白詩氣統治力下,我得來一次唐詩之旅!
正好我喜歡唐詩。
詩的世界,我來了!
(二)
千里之外的長安城,禮泉坊一處深宅大院裡,太平公主的女兒武豔,手裡捧著張若虛寄給她的《春江花月夜》錦書,遙望著揚州。
五十歲時,命運和張若虛開了個大玩笑。
聖歷二年,張若虛被太平公主請去擔任她兩個女兒武豔、武麗的教師。武豔、武麗是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而生。
太平公主可是唐朝武則天時期最有名的公主。
永隆二年、開耀元年(公元681年),太平公主約十六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
太平公主的這第一次婚姻結束於七年後,她二十三歲。因兄長薛顗參與唐宗室李衝的謀反,牽連到薛紹。武則天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結果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
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不久,武則天曾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自己的侄子、權傾一時的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罷。也有人說,是因為太平公主沒看上武承嗣。
武則天又想到自己的堂侄、右衛中郎將武攸暨。
右衛中郎將,官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改右翊衛為右衛府而置,高宗龍朔二年(662)去府字,置一人,將軍缺,則代之。宋朝置為環衛官,無定員,無職掌,多以宗室為之,亦用為武臣贈典或武官責降散官。
但是當時武攸暨已婚,為此武則天不惜藉故處死武攸暨的妻子。
這次婚姻,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則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結婚的兩個月後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為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
婚後,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就是武豔、武麗。
對任何一個讀書人來說,給當時權勢極盛的的太平公主服務,可謂是求之不得的美差。
可是,凡事有兩面。一個有學識、溫文而成熟的男性對豆蔻年華的少女來說,往往是極具魅力的,武豔很快對這位差不多大自己40歲的老師心生愛慕之情。
師生兩個每天近距離接觸,尤其是少女的痴情,點燃了張老師蠢蠢欲動的小火苗,隨後一發不可收拾,二人愛得如痴如醉,愛得忘乎所以。
然而,巨大的年齡差,巨大的階層差異,註定這個感情之花不論怎樣怒放,都結不出想要的果實。
而最直接的原因是太平公主喜歡“收納”青年才俊。崔湜就是其中之一。
崔湜年輕時便以文辭著稱,後考中進士,累遷至左補闕,又參與編撰《三教珠英》,改任殿中侍御史。
太平公主久慕崔湜的學問、儀表、風度,想招他進府,沒想到崔湜卻拒絕了她。
太平公主不死心,左思右想找不出好辦法。
旁邊管事給她出主意說:“公主殿下,我有一計,咱可以和崔家聯姻,將武豔嫁給崔湜的弟弟崔滌,兩家成了親家,常見面自然不在話下。您看如何?”
對兩家來說,這是個共贏的點子。雖說崔家已是門閥貴族,但和太平公主聯姻,多一個可以依靠的保護傘,豈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