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 想到千山外,滄江正暮春,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採春,生卒年不詳,淮甸(今江蘇省淮安)人,伶人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
劉採春是當時“參軍戲”中紅極一時的女主角,嫁給周季崇後,她與周家兄弟一起組成了“家庭戲曲班”。
有段時間,這個戲曲班從江蘇淮安來到紹興演出。幾場演出下來,紹興城已是萬人空巷。
當時元稹任越州(今紹興)刺史、浙東觀察使,正趕上劉採春的演出。
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是一個不小的官,元稹風風光光走馬上任。當地官員免不了要接風洗塵,他們深諳元稹的喜好,於是在接風宴會上,安排了歌舞表演,而其中最精彩的節目,要數女詩人劉採春的歌曲專場了。
劉採春一曲唱罷,元稹早已神魂顛倒。元稹不禁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的情人薛濤,兩相比較,元稹認為劉採春“詩才雖不如濤,但容貌佚麗,非濤所能比也”。
劉採春容貌比薛濤更美,雖然已為人婦,但二十五歲正是一個女人最有風韻的時候,鶯歌燕語,讓元稹的大叔心砰砰直跳。
這個紹興城的最高長官元稹坐不住了,立刻成為劉採春的粉絲,並且寫了篇聲情並茂的評論文章,極盡捧角之能事。
這篇文章立馬拉近了二人之間的距離。
元稹也毫不掩飾自己對劉採春美貌的傾心,他自己也承認“詩才雖不如濤,但容貌佚麗,非濤所能比也”,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元稹還把這場情事搞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他留滯浙江七年,兩個人來往時間長達七年之久。
一次因酒興大發,題詩道:“因循未歸得,不是戀鱸魚。”同僚一個叫盧簡求的看到該詩,開玩笑說:“丞相雖不為鱸魚,為好鏡湖春色耳!”可見元稹與劉採春二人當時的關係眾人皆知。
元稹有個癖好,喜歡為他欽慕的女人寫詩。當年他和薛濤熱戀時,寫了一首《寄贈薛濤》;與劉採春戀愛時,又寫了一首《贈劉採春》詩:“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這位四處留情的文人,不經意間為後人留下一些不入正史的資料。
就這樣,大才子的一首詩,俘獲了劉採春的心。在元稹的甜言蜜語和官勢的威逼利誘下,劉採春成了元稹的妾。
劉採春與元稹的緋聞雖然流傳甚廣,可這段感情也是無疾而終,原因很簡單,元稹已經習慣了喜新厭舊,劉採春與薛濤一樣,身份低賤,與元稹門不當,戶不對。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劉採春的結局如何,無從知曉。她的《曲》已成為那年月的時代之聲,感動過、撫慰過很多彼時之人,尤其是傷心的女人。當它們在耳邊款款響起時,總有人為之動容。
《囉嗊曲六首》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其二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
自無枝葉分,莫恐太陽偏。
其三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其四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其五
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白髮黑無緣。
其六
昨日北風寒,牽船浦裡安。
潮來打纜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