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家住寒塘獨掩扉,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司馬,從來便是閒職,五十多歲的劉長卿對官場的起伏已然看淡。
在《初到碧澗招明契上人》詩中,劉長卿筆下多了淡泊名利、厭惡官場、嚮往歸隱的意味:
“漸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
白雲留永日,黃葉減餘年。
猿護窗前樹,泉澆谷後田。
沃洲能共隱,不用道林錢。”
在睦州時期,劉長卿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與他們都有詩酬答。
劉長卿在《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詩中寫到: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一個人被貶到外地,勢利一點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會去理會,但皇甫冉經常拜訪劉長卿,兩個時常在一起吟詩作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首聯寫得就很是孤獨,雖然詩人沒有描寫內心的感受,可是透過對於周圍環境的描寫,卻是讓我們感受到他內心的無奈,“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一個人居住在這麼一個荒村,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那餘暉照射在荒涼的的村莊,這個時候樹上的落葉,正在紛紛揚揚地往下飄落,讓人看了好不悲傷。
頷聯筆鋒一轉,雖然自己內心很孤獨,可是正好有朋友來訪,“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遠處的古路上沒有一個行人,看上去更加的荒涼,這個時候正好看到了熟悉的身影,你從那古路的那頭走來。這兩句正是表明了詩人喜悅的心情,雖然一個人在這個地方沒有朋友,可是真正的朋友,他還是會來看望自己。
頸聯則寫當時的情形。正是由於下雨,顯得更加荒涼,“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一場秋雨過後,山野小橋被大水衝跑了,人們不可能過河,山澗的溪水也暴漲,溢向了兩邊的水田裡。這兩句寫得生動有趣,從而也使得這首詩更具有張力。
尾聯也是整首詩最經典的兩句,寫得極為感人,“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這樣的天氣,只有你來看我,這讓我很是感動,要不是我們之間深厚的友誼,這個時候還會有誰來到這白雲深處的山野裡來看望我?
在睦州五年後,德宗繼位,任用前朝皇帝謫臣。
建中二年(781年),劉長卿被任命為隨州(今湖北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的第二段冤案算是了結,歷時七年。這個案子在彼時非常著名,人盡皆知。以至於四年後,包佶也遇到類似情況。
陳少遊欲私扣包佶所管的錢糧,包佶初不許,被恐嚇說,如果給了錢,就是劉長卿的下場;不給錢,則是崔眾的下場(崔眾被李光弼所殺)。“佶大懼,不敢固護”。
劉長卿真不甘心啊!兩段冤情,足足十六年,佔據一半仕宦生涯。劉長卿的第三層愁,便是“逐臣無用之苦”。
“逐臣之悲”,體現在劉長卿作品中,是頻繁地使用多種悲苦的意象,比如荒村、野橋、落葉、古路、寒山、孤舟等。後人甚至稱劉長卿為“閉門詩人”,因為他詩歌中常常描述“閉門”、“掩扉”。
如《歲夜喜魏萬成郭夏雪中相尋》:
“新年欲變柳,舊客共沾衣。
歲夜猶難盡,鄉春又獨歸。
寒燈映虛牖,暮雪掩閒扉。
且莫乘船去,平生相訪稀。”
《會赦後酬主簿所問》:
“江南海北長相憶,淺水深山獨掩扉。
重見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歸。”
《送陸澧倉曹西上》:
“長安此去欲何依,先達誰當薦陸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