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家住寒塘獨掩扉,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下鳳翔雙闕迥,雪中人去二陵稀。
舟從故里難移棹,家住寒塘獨掩扉。
臨水自傷流落久,贈君空有淚沾衣。”
劉長卿類似詩句,不勝列舉。
何謂“掩扉”?或能以“欲拒還迎”來做出解釋,這是劉長卿兩種思想衝突所產生的碰撞意象。
十多年的仕途坎坷,讓劉長卿萬念俱灰,孤立而失落。門外是仕途,是朝廷,他是抗拒的;可內在作為文人的擔當,作為士子的執著,又讓他難以放棄追求。
所謂“掩扉”,不過是虛掩,一旦門外有“東風”撞開房門,劉長卿依然會義無反顧地跨門而出。無奈命運作弄,劉長卿一出門,便迎來當頭棒喝。
“閉門”意象的營造,是劉長卿思想衝突的產物——十多年的坎坷不平令他孤立失落,但內在的擔當執著又令他不放棄追求。
五十六歲的劉長卿出任隨州刺史,為四品官員,掌權一方。
劉長卿還以為能終於任上,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可偏偏,天不如人願,沒過幾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隨州被李希烈攻佔。
劉長卿離開隨州,逃到江東避難。
從揚州城區沿著古運河折向東北,運河轉了一個大灣,此灣系大運河由北向南進入市區的第一灣,故名灣頭,古時稱為茱萸灣,因這裡地多茱萸樹而得名。
由茱萸灣向北數里,地距灣頭和邵伯湖口之間的運河東岸,有一塊土地肥美,河道密集,景色幽靜的地域,這就是邗江泰安。緊貼泰安鄉境的古運河東側,唐代有一個風景優美,頗多野趣的村莊叫“半邏”。
半邏在郡城之北十八里,和瀆渠(即古運河)旁,此處就是劉長卿晚年的寄家之地,他在這裡生活了將近六年。
劉長卿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浙江湖州的崔真甫,小女兒嫁給揚州人李穆。
李穆是個才子,而且還是個詩人,劉長卿和李穆經常唱和,翁婿相處得很好。
李穆的家就在半邏。李穆在劉長卿五十六歲的時候,在隨州娶了詩人的小女兒回揚。
第二年,劉長卿到江南丹陽溧陽一帶從事朝廷任命的臨時工作。在去江南之前,劉長卿抽空到揚州半邏村看望李穆夫婦,並在半邏生活了一些日子。正是這段時光,使他對半邏的美妙環境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那一年正好是建中四年(783年)的初春,新年剛剛過後,半邏已經充滿春天的氣息,濃密的樹林裡群鶯爭飛,到處是此起彼落的鶯啼。
劉長卿這幾天身心極為愉快,失去職務的煩憂已被父女相聚的親情和此地清新美好的田園風光所排解。他乘著一條小船沿著古運河漫無目的地閒遊,意在尋找靈感寫幾首好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