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章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昏的寂靜,驚起了路邊草窠裡的雀子,“唧唧喳喳”飛入了更深處的林子裡。
霎時間,群鳥不安的驚叫和翅膀撲稜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早已安睡的竹林。
峭拔的翠竹晃動著修長的身軀,將陷入夢鄉的竹葉驚起,小葉子三片兩片聚集在一起,不明所以地低低私語。
林間小徑裡揹著斗笠的僧人穿梭前行,一步步地向路的盡頭走去。
山腳下掩映在一片盎然綠意之中的竹林寺,便是他今日的歸宿。
激越的鐘聲穿過層層深林,飄飄渺渺地鑽進了他的耳中,似是在催促晚歸的人,做晚課的時刻到了。
路邊的亭子裡,負手而立的詩人,將不捨之情融進了目光,在晚歸的鐘聲中目送著遠處那變得有些匆匆的步伐。
一句話,一杯茶,一個了悟的眼神,沒有高山流水,亦能遇知音。
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雖遭受了不同的際遇,卻懷揣著相似的心情。
驚起的鳥雀,在腳步聲漸行漸遠後,終於恢復了平靜,夜風溫柔地撫摸著萬物,喧騰的竹林重歸了幽靜。
凝望著山行的友人,就像被驚起的鳥兒沸騰起來,而又最終歸於平靜的山林,詩人心中的起伏不捨,也慢慢被撫平。
夕陽染紅了半邊天空,踽踽獨行的僧人身披晚霞,在綿綿青山的指引下,去尋找呼喚自己的晚鐘。
暮色下的歸途或許孤獨,但若是心有所屬,自會領略到別樣的風景。
縱使世間萬千不得意,但你若能看住本心,堅守如初,總會找到一條只屬於你的美麗的歸途。
這種閒淡、清靜、悠遠,正是劉長卿經歷了貶謫之後,對仕途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後的思考。
劉長卿憑著一首首愁苦之作,慢慢名聲漸起,其五言詩尤其出眾,很快便聞名遐邇。
五年後,劉長卿任滿,被調回京,歷時九年的冤案也就不了了之,劉長卿沒有等來一個交代。
兩三年的京官生活後,770年,劉長卿入淮南幕府,也算過了一段相對平穩的生活,交遊唱答明顯增多。
或是因為這段時期與多位僧人來往密切,其詩風受其影響,詩意平和空靈,“香隨青靄散,鍾過白雲來”被《唐詩歸》評為“極秀”;又如“野雪空齋掩,山風古殿開”,“衡陽千里去人稀,遙逐孤雲入翠微”。
然而,好景不長。
大曆九年(774年),劉長卿遭遇第二段冤獄。這次得罪的是郭子儀的女婿吳仲孺。
郭子儀平亂有功,是代宗的重臣,和代宗還是兒女親家。作為觀察使,吳仲孺想要截留送往京師的錢糧,劉長卿不許,竟被汙衊貪汙二十萬貫錢,這是可以直接被斬的死罪!
幸好朝廷派去的監察御史苗伾發現其中有蹊蹺,只是將他判罰去睦州(今浙江淳安)任司馬。
劉長卿贈《按覆後歸睦州贈苗侍御》詩表示感謝:
“地遠心難達,天高謗易成。
羊腸留覆轍,虎口脫餘生。
直氏偷金枉,於家決獄明。
一言知己重,片議殺身輕。
......
孤舟百口渡,萬里一猿聲。
落日開鄉路,空山向郡城。
豈令冤氣積,千古在長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