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章 兩地江山萬餘裡,幾時重謁聖明君,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品的太府少卿。
這個官是“財神爺”,“掌財貨、廩藏、貿易,總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貢賦、百官俸秩,謹其出納。”是個肥缺,沈佺期應該是比較滿意的。
過了兩年,也就是開元二年(714年),他又做到了正四品的太子少詹事,陪皇太子讀書。
沒多久,五十九歲的沈佺期就因病去世了。
雖然經歷了波折和磨難,但後來這一段仕途,沈佺期卻是青雲直上,在官職最高的時候去世,可謂善終於家,備享哀榮。後來他的大兒子沈子昌當了縣令,另一個兒子沈東美官至太守,也算後繼有人。
沈佺期死後歸葬故鄉內黃縣,沈佺期墓在邑西十五里沈村。
儘管作為標準的宮廷詩人,沈佺期的主要創作動機都是讚美歌頌投帝王之所好,並未將創作本身放在第一位,但瑕不掩瑜,他在唐詩發展中的貢獻不容忽視。尤其是他的七言律,在唐詩中可為冠。
“沈宋”的近體詩格律謹嚴精密,史論以為是律詩體制定型的代表詩人。
沈佺期的詩句對後代詩人有一定的啟迪影響。
如他的“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直接關聯出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的“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可看作是他“電耀耀兮龍躍,雷闐闐兮雨冥”的翻版;
他寄杜審言的“兩地江山萬餘裡,幾時重謁聖明君”,脫化出杜甫的“雲白山青萬餘裡,愁看直北是長安”;
杜甫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與他的“昔傳漳江路,今到鬼門關”如出一轍。
“老杜律詩,佈置法度全學沈佺期。”沈佺期在律詩發展中的地位可窺見一斑。
沈佺期的一生是一場力爭不散的歡宴,一場流水席。無論菜式怎麼換、客人怎麼來來去去,他都是要安心要坐下去。即使他被迫離席,再回來仍陶醉於此,不管已經如何物是人非。
倘若沈佺期的抱負再大些,不侷限於現世安好,可能文學成就會更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