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章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說話,大多數人落井下石,正如他在詩中所說的“萬鑠當眾怒,千謗無片實。庶以白黑讒,顯此涇渭質。”他犯了官場眾厭。

三是遭受了池魚之殃,做了宮庭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張柬之政變、韋后干政、武則天卒,這三件大事都是發生在神龍元年(705年)的一月、二月和十一月。一月以後,時年已八十二歲的武則天武,就被迫移居洛陽上陽宮,她在長安的一批親信舊臣遭到了全面的洗劫,沈佺期也在洗劫之列。

韋氏干政後,大肆捕殺武周人物,大“罪”者、證據確鑿者,多遭詔斬,餘者下獄愈千之眾。全朝上下剷除二張勢力,沈佺期於是又被扣上了“依附二張”的帽子。

沈佺期幸未遭詔斬,全賴中宗下了一道聖旨,對武周大臣不能濫殺,正如沈佺期在《移禁司刑》詩中所說,“聖旨垂明德,冤囚豈濫誅”。再就是因為所誣之人尚無確證。

神龍元年(705年),沈佺期被從獄中釋放,改為流放驩州(今越南榮市)。

被流放的人不能結伴同行流放是罪人,路上有人押著走,每天走多遠,也是有嚴格要求的:“騎馬者,日七十里,騎驢及步,五十里,車三十里。”五十歲的沈佺期就這樣一路被催著罵著,經過唐朝疆域的一半,歷時數月,走到了越南,期間艱辛可想。

按唐律,流放人員還要戴枷幹活,“在外州者,供當處官役及修理城隍、倉庫,及公廨雜使”,即修官衙、倉庫、城隍廟等諸類雜活都要幹。

沈佺期自然愁腸百結,寫下不少悲情詩篇。

流放的路上,沈佺期作《入鬼門關》詩曰:“昔傳瘴江路,今到鬼門關。土地無人老,流移幾客還。自從別京洛,頹鬢與衰顏。夕宿含沙裡,晨行岡路間。馬危千仞谷,舟險萬重灣。問我投何地,西南盡百蠻。”

初達驩州,沈佺期作《初達驩州》詩曰:“流子一十八,命予偏不偶。配遠天遂窮,到遲日最後。水行儋耳國,陸行雕題藪。魂魄遊鬼門,骸骨遺鯨口。夜則忍飢臥,朝則抱病走。搔首向南荒,拭淚看北斗。何年赦書來,重飲洛陽酒。”

沈佺期曾登臨驩州南亭,盛讚風景之美麗,但他遊山玩水是“聊欲緩歸心”的,他同時寫了不少望鄉思國的詩篇,情甚哀矜。《驩州南亭夜望》就是其中的一首,記述了他當時“望鄉”的真實情景:

“昨夜南亭望,分明夢洛中。室家誰道別,兒女案嘗同。忽覺猶言是,沉思始悟空。肝腸餘幾寸,拭淚坐春風。”

流放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呢?什麼時候朝廷能大赦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