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章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像給事中這樣一類實實在在的要職,只能由皇帝信任的人或親信擔任。

武皇當政時期,沈佺期的仕途的確是一帆風順的,一直活躍在最高權利集團周圍,沒有做過地方官。

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任職,皇帝都很重視他,有活動他是必請之人。

沈佺期仕途上很順利,四十歲以前做的是中等官吏,但很得寵,四十歲以後做的是高官。他受寵三十多年,這在古代官場是少見的。

沈佺期能有這樣的境遇應該與其理想分不開。

沈佺期的人生理想是作東方朔那樣的文學侍從,“以文學扈從陪侍,歌頌大唐或武周的皇業,偶而也藉機進諫,做一名良臣。”

正是因為心中一直抱有這樣的願望,沈佺期才始終安靜內斂地做“本分中該做的事情”,完成各項交待的工作、寫寫讚歌、不說不中聽的話、儘量令各方面皆大歡喜。

可是往往,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704年,沈佺期遭受牢獄之災。有人彈劾沈佺期當考功員外郎時收取賄賂。宋之問因得罪了太平公主,被貶去了浙江,沈佺期更倒黴,被關進了監獄。

無端下獄,自是悲苦萬分。他在獄中寫了不少眼淚汪汪的詩,如《獄中聞駕幸長安二首》。

其一:“傳聞聖旨向秦京,誰念羈囚滯洛城。扈從由來是方朔,為申冤氣在長平。無事今朝來下獄,誰期十月是橫河。君看鷹隼俱堪擊,為報蜘蛛收網羅。”

其二:“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還有《枉系二首》:“吾憐曾家子,昔有投杼疑。吾憐姬公旦,非無鴟鴞詩。臣子竭忠孝,君親惑讒欺。萋斐離骨肉,含愁興此辭。昔日公冶長,非罪遇縲紲。聖人降其子,古來嘆獨絕。我無毫髮瑕,苦心懷冰雪。今代多秀士,誰能繼明轍。”

《同獄者嘆獄中無燕》:“何許乘春燕,多知辨夏臺。三時欲並盡,雙影未嘗來。食蕊嫌叢棘,銜泥怯死灰。不如黃雀語,能雪冶長猜。”

在《被彈》詩中,沈佺期描寫了當時的情景,“幼子雙囹圄,老夫一念室。昆弟兩三人,相次俱囚桎”——沈佺期兩個年幼的孩子也被抓進了監獄,弟弟佺交、佺宇也被關押。

詩中也寫了監牢之中的環境,那是相當可怕:“劾吏何咆哮,晨夜聞撲抶。事間拾虛證,理外存枉筆。懷痛不見伸,抱冤竟難悉。窮囚多垢膩,愁坐饒蟣蝨。三日唯一飯,兩旬不再櫛。是時盛夏中,暵赫多瘵疾。瞪目眠欲閉,喑嗚氣不出……”獄中,酷吏咆哮訊問,晝夜行刑打人,捕風捉影式地誣人以罪名;當時沈佺期和其他犯人關在一起,泥垢滿身,蛆蝨橫生,三天才讓吃一頓飯,二十多天都沒有梳過頭;當時正是酷暑之中,臭氣毒氣瀰漫,呼吸也不能暢快……

沈佺期獲罪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年輕、性耿、才高、寵久,遭人妒嫉。

沈佺期很年輕時就中了進士,入了官場,為人耿介,不講究為官之道,愛說直話得罪人,又因武皇時期經常跟侍皇親國戚左右做詩,鋒芒畢露,遭人妒忌。“平生守直道,遂為眾所嫉。”就是很好的例證,“盛時無大事,朝臣各猜肄。”這在歷史上是不足為怪的。

二是沈佺期在做給事中或尚書任上,犯了“後官不反前官恥”的禁忌,樹了對頭。

按沈佺期《移禁司刑》詩中自述,他是一個性守安靜,生活謹嚴的人,在做高官時不收門生,不結朋黨,缺少做高官的底層基礎,對前任做錯的事不瞞不隱,該糾即糾,該翻就翻,有點一意孤行,“任直翻多毀,安身遂少徒”就是說的這些。

沈佺期得寵時,得罪的人太多了,以至於遭到彈劾後,朝中沒有一個人出來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