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章 大鵬飛兮振八裔,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白一生遊歷安徽大約五次,累計十餘年,並且在這裡走向人生終點。

第一次,天寶元年前後寓居南陵,然後由此奉詔入京;

第二次,天寶六載由金陵來安徽,至九載,遊歷了皖東當塗、歷陽和縣,皖西潛山、霍山、壽春、廬江郡合肥等地,時間四年;

第三次,天寶十二載由梁園來宣城,至十五載,遊歷了皖南宣城、當塗、涇縣、南陵(包括繁昌、銅陵)、秋浦(貴池,包括石臺西部、東至北部)、青陽(包括九華山),時間四年;

第四次,至德二載避地臥病皖西的宿松、太湖(包括嶽西),時間較短;

第五次,上元二年赦歸,遊歷了宣城、涇縣(包括太平、黃山、石臺東北部一帶),最後定居當塗,時間兩年。此外,李白還經行過安徽的天柱山、天門山、牛渚、碭山、亳州等地,足跡遍及如今安徽17個市中的12個市,地域之廣,是歷代客籍詩人文學家包括本籍詩人文學家所沒有的。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當年十月底,李白抱病乘舟往當塗。開始,李陽冰不知李白的用意,直到看見李白《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後,才把處於窘境的李白挽留下來。

詩中有言:“小子別金陵,來時白下亭。群鳳憐客鳥,差池相哀鳴。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輕。贈微所費廣,鬥水澆長鯨。”前面鋪陳了一大推詩句,到了這裡幾乎是乞憐了:侄子我離別了金陵,來的時候大家在白下亭送我。就像群鳳憐客鳥一樣,熟人們被我哀鳴抱不平。每個人都贊助了我一點小錢,錢不多而意重泰山輕。但是錢真不多,花費又太大,如同舀一斗水去澆長鯨,不夠啊。說得再直白點就是:我沒地方去了,也沒錢了,族叔接濟接濟侄兒吧!

沒多久,李白就病重臥床不起,於是把自己的手稿都交給李陽冰,請他編集作序。儘管李陽冰時值“臨當掛冠”即將離開當塗,仍於十一月初十撰寫了《草堂集序》。李白非常感激,特為之作《當塗李宰君畫贊》,贊其“縉雲飛聲,當塗政成”。

第二年,寶應二年(763年)早春(七月改廣德元年),寓居當塗養病的李白,身體略見好轉,且有子女在身邊相伴,寫下《遊謝氏山亭》: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病閒久寂寞,歲物徒芬榮。

借君西池遊,聊以散我情。掃雪松下去,捫蘿石道行。

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

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

此時,李陽冰早已卸任離開當塗,李白在當塗無所依靠,處於“天涯失歸路”的彷徨孤獨之中。

重陽節,李白再登龍山,舉觴賦詩,悵詠悲涼一生。重陽登高歸來,又寫《九月十日即事》,借花自惜,自傷自悼: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入冬,李白沉痾日亟,自知康復無望,病中長吟《笑歌行》、《悲歌行》,終於以“腐脅疾”(由於沉湎於酒而使胸部潰爛),病逝在當塗。

關於李白之死,還有一種說法極富戲劇性,主要來源於民間的傳說。五代時的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說:“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這是最早關於李白酒醉撈月溺死的記載。

病逝前,李白賦絕筆詩《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大鵬飛兮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