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章 蘇州刺史例能詩,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貞元四年(788年)秋,五十二歲的韋應物由左司郎中改任蘇州刺史,朝廷讓他去治理比江州更加富庶均“大藩”。

關於蘇州的富庶繁華和版圖之大,韋應物在《登重玄寺閣》詩中全都描寫進去了:

“始見吳郡大,十里鬱蒼蒼。

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俗繁節又喧,雨順物亦康。

禽魚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詩題中的“重玄寺”,即蘇州有名的重元寺。蘇州重元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與寒山寺、靈巖寺、保聖寺同時代。

唐代全國經濟中心南移,雖經歷安史之亂,但蘇州經濟日趨繁榮,仍是全國最繁華的地方。安史之亂後,中原士人南奔,蘇州地位更顯突出。

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蘇州升為江南唯一的雄州。

蘇州產業富庶,文化發達,領地西達無錫,與常州接壤,東領今上海全境,南則含今浙江嘉興等地。山明水秀、物華天寶、人文薈萃。

正如韋應物所云:“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

韋應物擔任蘇州刺史,常在郡齋中焚香冥坐,以清靜無為持政。但他勤於吏職,簡政愛民,並時時反躬自責,為自己沒有盡到貢任而空費俸祿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是韋應物任蘇州刺史時寫給朋友的詩中一聯。

韋應物在蘇州最好的朋友丘丹曾說“下車周星,豪猾屏息,方欲陟明,遇疾終於官舍”,說的就是韋應物在蘇州的作為,他是一位廉明、謙慎、有品位的地方官。

韋應物在蘇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理賦稅,勤政務,矜老疾,話艱難,帶病實實在在地為蘇州百姓操勞了三年。這位當年蘇州的“父母官”堪稱是一位難得的關注民生的刺史,蘇州百姓後世都以“韋蘇州”這個美名來敬稱他。

後來,劉禹錫在《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遊宴之盛,因以戲酬》中曾誇白居易任蘇州刺史雲:“蘇州刺史例能詩,西掖今來替左司”,就是說蘇州刺史按照慣例都會寫一手好詩。

這個史例正是從韋應物開始的。韋應物到任不久,就作了名篇《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痾近消散,嘉賓復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強。”

郡齋指州府衙門,刺史大人辦公兼起居之地。因為是衙門,當然警衛森嚴,閒人莫入。刺史在這裡生活,無論宴賓處還是寢處,都非常舒適而安靜。

江南雨多,這裡更言明是海上風雨驟至,風雨過後一片清涼,更讓人覺得愜意。

韋應物早與諸友人有約,風雨雖增加一些意外,但雨後初涼,舊約不變,嘉賓一個不缺。

煩暑暫退,韋應物與客人一樣,心情大為欣悅。

韋應物覺得,自己身為一州長官,對民生未能全面瞭解。能有客人光顧,將所見所思所慮無所顧忌地與刺史交流,這樣豈不是放開是非,忽略行跡,同悟大道嗎?

刺史請客也不能破例,屠牛宰羊已再三禁止,招待以果蔬為主,客人應可以體諒。

韋應物與客人共同飲酒作詩,既欣賞到金石聲般的佳作,更體會飲酒後渾身舒暢的快意。

韋應物稍飲即醉,醉則有仙人翩翩若舉之感覺,當然是飲酒最舒適的境界。

這次宴集,韋應物與友人坦率真誠,不拘俗禮,風神朗然。

當時在會並留下和詩的,是比韋應物年長十歲的蘇州人顧況。顧詩題作《奉同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