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章 蘇州刺史例能詩,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使君郡齋雨中宴集之什》:

“好鳥依佳樹,飛雨灑高城。況與二三子,列坐分兩楹。文雅一何盛,林塘含餘清。府君未歸朝,遊子不待晴。白雲帝城遠,滄江楓葉鳴。卻略欲一言,零淚和酒傾。寸心久摧折,別離重骨驚。安得凌風翰,肅肅賓天京。”

在這裡我們看到這次宴集的另一角度敘述:客人三四人,分坐兩楹,雨後雅集,別有風味。刺史很真率,客人還是有些拘謹。顧況在朝地位不高,官至著作佐郎,這時更坐事貶為饒州司士參軍,心情並不好。“寸心久摧折,別離重骨驚”兩句,是他心情的寫照。他本是一位奇崛恣肆的詩人,這時當然也應和主人的詩風。最後兩句更借主人的吉言,期待有重新歸京的機會。

這首詩傳到臨近的杭州、睦州,刺史房孺復與韋某皆有和詩,可惜沒有儲存下來。

顧況往饒州應職,路經信州(今江西上饒),見到刺史劉太真。太真早年是蕭穎士的門人,久有詩名,得韋詩大為歡喜,立即致書韋應物雲:“顧著作來,以足下《郡齋燕集》相示,是何情致暢茂,遒逸如此?宋、齊間,沈、謝、何、劉,始精於理意,緣情體物,備詩人之旨。後之傳者,甚失其源。惟足下制其橫流。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於足下之文見之矣。”

劉太真從詩史立場,說韋詩得到沈約、謝朓、吳均、何遜詩的真傳,情致暢達遒勁,尤善緣情體物,得古詩人之精神。劉太真的和詩題目很長,標點如下:“顧十二左遷過韋蘇州、房杭州、韋睦州,三使君皆有《郡中燕集》詩,辭章高麗,鄙夫之所仰慕。顧生既至,留連笑語,因亦成篇,以繼三君子之風焉。”

知道顧況攜韋詩一路行來,諸州刺史皆有和詩。劉太真比韋應物年長十二歲,以禮部侍郎主掌貞元四年、五年貢舉,所放進士中有後來的中興名臣裴度。可惜當時秉政者看不到他為國掄才的眼光,以貢舉任情的罪名貶守信州。

劉太真詩說自己已經到了寵辱不驚的程度,也不在意貶官的罪名。前日登樓懷遠,無限遐想,讀到韋與杭、睦三守的詩,曠然銷憂。劉詩還說名勝佳境,也屬難得,飛札三守,敬希見酬。

韋應物和詩題作《酬劉侍郎使君》,說到往日在朝中二人的友情,更感謝劉和己詩,說到當時作詩時:“風雨飄海氣,清涼悅心神。重門深夏晝,賦詩延眾賓。方以歲月舊,每蒙君子親。”雨後心情舒暢,借詩會友,感嘆歲月更迭,更感賓朋情重。

那年,白居易剛近成年,常往來於蘇、杭二州,年事尚淺,無緣預會,對韋應物郡齋燕集之盛況,特別是大州刺史之尊崇,感受特別強烈。他那時發誓,應該做像韋應物那樣的詩人和太守。

等到晚年曆守杭、蘇二州,白居易回想往事,在蘇州郡齋立石刻韋詩,撰文《吳郡詩石記》,寫出當年嚮往的熱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