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志。志文言簡意賅,清晰明瞭,前半部分述了夫人的家世及身世,後半部分飽含對夫人的深切懷念之情,讀後使人動容,真不愧為大家手筆。

志文曰:“疾終於功曹東廳內院之官舍。”“十一月五日祖載終於太平坊之假第。”夫人病逝在韋應物的官舍,舉行葬禮時是在含光門外太平坊臨時租借的房子。“祖載”一詞是指將葬之際,以柩載於車上行祖祭之禮。由此可見,韋應物當時的家境是比較清貧的。志文也說,“又況生處貧約,歿無第宅”。

大曆十二年(777年)春末夏初秋,睹物思人,韋應物寫下悼亡詩《過昭國裡故第》:

“不復見故人,一來過故宅。物變知景暄,心傷覺時寂。池荒野筠合,庭綠幽草積。風散花意謝,鳥還山光夕。宿昔方同賞,詎知今念昔。緘室在東廂,遺器不忍覿。柔翰全分意,芳巾尚染澤。殘工委筐篋,餘素經刀尺。收此還我家,將還復愁惕。永絕攜手歡,空存舊行跡。冥冥獨無語,杳杳將何適。唯思今古同,時緩傷與戚。”

千載之後讀來,依然讓人潸然淚下。

昭國裡是長安城坊名,在曲江池西北,韋應物做京兆府功曹時居住於此。夫人元蘋用過的毛筆還儲存著昔日的情分,棄置的竹筐裡還有她未完成的針線活,剩餘的絹帛曾經她一番裁剪。

這首詩,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以達觀寫悲思,益增其悲。

和暖的陽光與生意盎然的花鳥,與內心的淒涼形成強烈對比。這良辰美景,都是宿昔與妻子攜手同賞的,誰知今天只留下他一個人緬懷過去。韋應物徘徊空室,悲傷至極,但他刻意把這悲傷渲染降到最低,寬慰自己說,“唯思今古同,時緩傷與戚。”想到古往今來人皆有一死,於是心中的悲慼也暫得緩解。這也正是韋應物在夫人墓誌裡結尾處的自我開釋:“故知本無而生,中妄有情。今復歸本,我何以驚。”

事實上,這隱含了與妻子“同穴窅冥”的寄望,與“他生緣會”的期約。

愛妻之死,讓原本意氣風發的韋應物漸漸變得清心寡慾起來,他因對亡妻無法忘懷而選擇不再續絃,每天除了處理公務便是寄情于山水田園、作詩不斷,這樣的生活,雖然簡約至極卻也充實無比。

大曆十四年(779年),夫人元蘋去世後的第三年,四十三歲的韋應物辭官,閒居於長安西郊灃上之善福寺。他寫下《答暢校書當》、《春日郊居寄萬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偉夏侯校書審》、《寄令狐侍郎》等詩。

還有一首題為《幽居》的詩,也是寫於此時。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

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

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悄無聲息的時間,悄無聲息的歲月,一劃而過。悲傷中還有一點希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