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白雲猶似漢時秋,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柏貞節、瀘州衙將楊子琳、劍州衙將李昌巙則起兵討伐崔旰,蜀地局勢一片混亂。

大曆元年(766年)二月,代宗命杜鴻漸兼任山南西道劍南東川等道副元帥、劍南西川節度使,赴西川平亂。杜鴻漸表岑參為職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參遂入其幕府。

初夏,岑參自梁州前往利州益昌(今四川廣元市)與杜鴻漸會合,於四月到達利州益昌(今四川廣元市)。從益昌繼續進發時,杜鴻漸寫了一首《發益昌》的詩,岑參作《奉和杜相公發益昌》:“相公臨戎別帝京,擁麾持節遠橫行。朝登劍閣雲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萬朵迎徵蓋,川柳萬條拂去旌。暫到蜀城應計日,須知明主待持衡。”

六月,他們入劍門關,七月抵達成都。到了成都,杜鴻漸畏懼崔旰兵勢,不敢問罪,反而請求朝廷授崔旰為節度使。當時正好趕上吐蕃入侵,關中混亂。代宗無奈,只得授崔旰為西川行軍司馬,又授柏貞節、楊子琳為刺史,讓他們罷兵歸鎮。

大曆二年(767年),杜鴻漸請求入朝,並推薦崔旰為西川兵馬留後。不久,代宗召杜鴻漸回京,又任命崔旰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朝後,被罷去山南副元帥之職,再次擔任宰相,改授門下侍郎。

大曆二年(767年)六月,岑參終於到嘉州。

寺出飛鳥外,青峰戴朱樓。

搏壁躋半空,喜得登上頭。

殆知宇宙闊,下看三江流。

天晴見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曠煙景豁,陰森棕楠稠。

願割區中緣,永從塵外遊。

迴風吹虎穴,片雨當龍湫。

僧房雲濛濛,夏月寒颼颼。

回合俯近郭,寥落見行舟。

勝概無端倪,天宮可淹留。

一官詎足道,欲去令人愁。

這首《登嘉州凌雲寺作》,開頭兩句“寺出飛鳥外,青峰戴朱樓”,描寫凌雲寺高聳之貌,借飛鳥青峰映襯,突出了凌雲寺的高峻壯麗。

岑參已屆暮年,雖然歷經坎坷但壯志未酬,歌行雄健之風依稀可見。但總體上,岑參的情緒已經顯得有些消沉、悲觀,寫作手法上也與先前不同,不是一氣寫景,高調抒情,而是邊詠邊嘆,一詠三嘆,錯綜起伏。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惠淨上人幽居寄兵部》有云:“青衣誰開鑿,獨在水中央。浮舟一躋攀,側徑緣穹蒼。”“君子滿天朝,老夫憶滄浪。況值廬山遠,抽簪歸法王。”

在嘉州,岑參本以為終於可以一展抱負,卻發現就是做一些催糧催租的工作,根本無法實現報國理想。因此,岑參在任內所創作的大量寫景詩,已經沒有賞心悅目的快感,只有年華老去的哀嘆和掛冠東去的期待。

此時,杜甫在雲安(今重慶雲陽)養病,意外得知岑參出任嘉州刺史,寫下《寄岑嘉州》詩寄之。詩的前兩句是“不見故人十年餘,不道故人無素書”。可見,兩個人離京去朝後,多年失去聯絡。岑參得到杜甫寄詩之後,兩人又恢復了書信來往。岑參還經常把自己的新詩寄給已經寓居在夔州(今重慶奉節)的杜甫。

次年(768年)七月,岑參因被罷官而自嘉州東歸長安,此時他回家的心更加迫切,想回去和家人團聚。他打算先乘舟東下,沿杜甫走過的路線,經戎州、渝州等地直出夔門。他想去找杜甫,與這位故友重敘友情。可惜當時杜甫已不在夔門,早岑參幾個月已出峽。兩位友人沒能在四川境內見面。

這次不見面,以後也就沒有機會了。岑參長嘆一聲,乘舟順江而下,一路萬里迢迢,關山險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