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蒼蒼月開園,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密林草莽裡全是亡命的叛軍,叛軍殺人不分晝夜,屍體把江灣都堵塞了。

腐肉成山,餓虎撲食,烏啄心肝。

血腥浸濡著岸灘,江水變色,綠草衰亡。

暗夜裡,腥風悲颯,血雨低迴,磷火幽幽,忽明忽現,冤魂野鬼,哭聲淒厲,山川草木也默立啜泣。

這哪是人間?分明是地獄!

這是公元768年、唐大曆三年的蜀地。盛世大唐,竟然有這樣的一幕?

當年英氣滿懷的邊塞詩人岑參,被困在蜀中,無法返回長安。

一年後,岑參病逝在成都的旅舍裡,享年五十五歲。他的人生最後時光,蹉跎在進退兩難的踟躕不前裡。

這哪裡還是那個寫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壯美詩篇的岑參?

個人的命運,被時代大潮裹挾。時代大潮,也被個人的命運印證。

大唐昔日的輝煌榮耀,在朝廷與藩鎮的多年角力中,漸漸磨滅。

岑參,唐代詩人,極富盛名,尤其邊塞詩成就最大,與高適風格相近,都以其“風骨”著稱,後人並稱他們為“高岑”。

可兩人際遇卻大不相同,高適用十幾年華麗逆襲,從無名草根搖身變成位極人臣的侯爺,極盡風光。而岑參,家族榮光不復,求仕不成,兩度出塞壯志未酬,一生行旅,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最終客死他鄉。

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現存者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有《岑嘉州詩》七卷。

(二)

岑參(約715—約769),祖籍南陽(位於今河南),唐代之前家族已隸籍江陵(位於今湖北)。岑參的父親岑植擔任過仙、晉二州的刺史,有五子,岑參為第三子。曾祖父岑文字擔任過太宗的宰相,伯祖父岑長倩在高宗、武后朝為相,從祖岑羲在中宗、睿宗朝任過宰相,故岑參說“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

概括說來,近百年間,岑參的家族經歷了六個唐朝皇帝,竟出了三個宰相。

雖為“相門子”,在岑參出生之前,家族卻已慘遭鉅變。岑長倩因公開反對立武承嗣為太子,被腰斬於東市,五個兒子同時被賜死,祖墳被掘。岑羲在玄宗和太平公主的鬥爭中站錯了隊,玄宗繼位後,岑羲被誅,籍沒其家,株連其親。好在岑參不是其直系親屬,倖免遇難。這樣的大盛大衰,平常人家不能想象。

父親岑植曾作過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晉州(今山西臨汾)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岑參在家中排行老三,岑參的母親是繼室,丈夫前妻育有二子,岑渭、岑況早已成人,離家獨自謀生,而她自己生養的三個孩子岑參、岑秉、岑垂只能和她一起在晉州過著並不富裕的生活。岑渭官至澄城丞,岑況曾任單父令、湖州別駕。

到了五歲,該讀書了,岑參跟著哥哥生活了一段時間。

岑參勤奮好學,遍讀經史,九歲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在岑參十三四歲的時候,岑參隨母親遷往河南府王屋縣,王屋縣北十里左右就是著名的王屋山。王屋山的主峰叫天壇山,在今河南省濟源市西王屋鎮北。天壇山南的青蘿河畔,有岑參祖上留下來的別業,岑家稱之為“青蘿舊齋”。岑參就在王屋縣城和青蘿舊齋往返居住。

一年以後,岑參一家又告別王屋,向南渡過黃河,經過東都洛陽,來到嵩陽(嵩山南邊的丘陵地帶),這裡也有岑家祖上留下來的舊草堂,岑參一家便在這裡住了下來。

住在這裡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離岑參的大哥岑渭當官的地方不太遠。

那是唐開元十八年(730年),15歲的岑參開始隱居嵩陽,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