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給蠻夷帶來文明,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忐忑,在艉樓最豪華的那間艙室裡徘徊了一刻鐘,覺得坐不住,就親自去了主桅杆中部的瞭望平臺,那兒比船艉樓又高出三四丈,所以更能瞭望及遠。

主桅杆上一共有上下兩層瞭望臺,下面的一個在主桅主帆和主桅頂帆之間,沒有弄成那種露天的平臺,而是特地做成箱籠式結構,

裡面可以站好幾個人,跟後世那些高層建築的旋轉餐廳,或者說跟電視塔的觀光層差不多。

別的船都不是這麼設計的,只有李素的旗艦等少數幾條未來可以承擔艦隊指揮任務的船做成這樣,也是便於四體不勤手無縛雞的文官登高觀察。

再往上、隔著三丈高的主桅頂帆後,在頂帆再上面,也還有一個瞭望臺。

但那地方就不是封閉式的了,只是籃式,上面沒有頂,風會非常大,那是給高空作業的操帆手和瞭望手攀登的。

而且上頂桅瞭望的人嚴格要求體重不能超過250漢斤(大約當代110幾斤),個子也是矮一點好,比較靈活不易招風墜落,最好六尺左右(1米45)

李素這麼謹慎的人,當然不會去最頂上的露臺了,中間的旋轉餐廳式包廂看看就行了。而且就這他還嫌包廂風太大,畢竟為了觀測,不能把四周的竹片百葉窗拉上,這個時代又沒有玻璃窗。

幸好是農曆五月份了,天氣已經有點熱,吹吹海風也就罷了。李素面前架著一個大型的長筒望遠鏡,透過這玩意兒,哪怕出海已經兩個時辰、離岸五十里以上,也依然能勉強看到陸地。

很顯然,這些新的放大版長筒望遠鏡,也是諸葛亮這兩年新做的。

原理上其實沒什麼複雜的,但鏡片磨製精度不夠,加高倍數後進光量太小,所以不得不把鏡筒做長、物鏡直徑也做粗很多。

原本漢軍的早期望遠鏡,物鏡一側鏡頭也就兩寸多直徑,現在的新款航海版,達到了六寸直徑,看起來跟中古時期鐵甲艦火炮測距儀一樣傻大黑粗。

只不過19世紀鐵甲艦的光學測距儀怎麼也得是30倍以上放大倍率。但諸葛亮這個只是長得跟測距儀一樣大,實際上才六到八倍的放大倍率,工業精度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一個八倍鏡就要三尺長、六寸粗,可不得擱在三腳架上才能用,否則李素也拿不動啊。

好在效果確實不錯,李素也相信甘寧是靠這新玩意兒,再配合海鳥導航、觀雲導航,才沒有錯過流虯群島、實現遠洋探險的。

船隊又航行了大約一個時辰,時間已經是午後。哪怕是在船隊最高的桅杆頂,用最高倍的望遠鏡,也看不見陸地了,只能是看到天邊有些雲彩。

李素也頗有求知慾,把甘寧喊來,讓他親自指點怎麼看雲確認陸地。

甘寧很坦白地告訴他:靠近大陸的地方,夷洲島蠻那法子不好用,因為雲太多太亂了。只有大洋之上一片孤島,才能用那個法子。

李素有些失望,但也很快放下了,表示過幾天穿越流虯的時候,他再親自驗證。

此後一連就是十天的遠航,再也沒有看到陸地,著實航行得李素都有些抑鬱了。

偶爾會胡思亂想“不知道跟中原訊息隔絕的這些日子裡,朝中政局有沒有發生什麼意外大事,有沒有咱不在皇帝就不知道如何抉擇的要務”。

他前世也上過遊輪,但最多也就一週左右的中短途遊,而且遊輪上娛樂設施多,即便如此,他前世每次上游輪,下船的時候也都至少得胖五斤——遊輪上都有24小時的自助餐廳。天天閒著又撩不到女人,打遊戲運動游泳也會膩,可不得大吃大喝。

好在李素這次是打算出國一兩年的,肯定得帶家眷。旗艦的船長室乃至下面半層艙室都被他的家人侍女佔了,也沒人敢跟丞相提封建迷信、不讓女人上船,李素才沒那麼無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