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給蠻夷帶來文明,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素在句章盤桓準備了月餘,每天處理些地方政務。

建造中的新船也終於趕工下水。在最後的舾裝階段,李素還親自進行了一些對上層建築小修小補的改良指點。

李素也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對於船體的主結構他壓根兒不敢亂指揮,而且船當時都造了一大半了,任何折騰都有可能帶來反效果。就算有什麼好想法也不急於一時,將來可以在後續的艦隊建設中實現。

所以李素的改良,僅僅是點撥工匠們如何更好的設定飛桁和船帆。比如之前漢人造的海船,普遍都沒有考慮過“透過桅杆上橫向架設的、長度超出船體寬度的飛桁,來架設比船體更寬的船帆”。

當然,這也跟華夏文明自古用硬帆,所以軟帆、橫帆應用經驗不足有關。

同時期中東地區和東地中海羅馬人的帆船,即使有橫帆,也很少會明顯超出船寬、設定左右並列多排船帆的。

這玩意兒在歐洲,也是到了後世蓋倫船出現的時候,才得以普及完善。

船帆最寬的蓋倫船和飛剪船,帆的寬度能達到船體的三倍,等於是往船的左右兩側又都各自凌空伸出去船寬那麼遠,受風面積大增,對風力的利用率也倍增。

李素如今提前提出這些設計理念,對船體結構不用傷筋動骨,就加長一下桅杆上的橫桁即可。哪怕帆太寬在大風的時候容易不穩,也只要把帆捲起來一部分即可,實在遇到暴風還能把橫桁砍斷一截丟掉,所以非常安全,純屬有利無害。

就是上桅杆操作的水手會比較危險,華夏古人還沒有海船水手需要上桅頂甚至橫桁作業的,但這完全可以透過加錢來解決,李素也知道海軍海商都需要高待遇來聚攏人才,這方面一貫建議劉備不能吝嗇。

哪怕到了歐洲的大航海時代,桅頂作業的水手薪水也是最高的,能比甲板作業高兩三倍。那畢竟屬於高空作業嘛,還是在大風環境下、沒有安全保護,當然要多給高空作業費。

考慮到早期航海的危險性、船的技術還比較差、抗風浪也不好,如今大漢普通海軍水手的軍餉薪俸,至少是國家規定的徭役工價的六七倍。

租庸調輸法規定的徭役工價是每日二十錢、年服一個半月徭役折抵九百錢。

海軍基層水手的工價就達到了每月四千錢,一天相當於一百三十錢。

如今李素搞出了第一批“高空桅杆作業人員”,工錢比普通水手再翻三倍,就等於徭役官價的二十倍了,一天就有四百錢,每個月一萬二。危險性也有目共睹了,比如第一次啟航就有被大風吹得墜海而亡的。

但探險事業嘛,總歸是有危險性的,李素也得設法激起漢人的探索欲。

……

最終,五月初的時候,李素終於得以趕上新船的完工、趁著初夏的順風,率領護航船隊一起拔錨起航。

整個船隊中,用改良後技術新造的船,也就幾條,剩下大部分還是之前的大福船,畢竟造船也不可能那麼快。

最好的新船,只要保護好李丞相和諸葛使君這些金貴文官的安全就行,

普通將士們水性武藝精熟,坐老式船也不怕。畢竟他們都跟著甘寧走這條航路四五個來回了,有經驗了,意外機率自然降到最低。

李素本人內心還是挺激動的,因為穿越到這個世界整整二十年了,他還是第一次親自出海遠洋航行——

十年前在交州時,他倒是第一次體驗過海船,那時還是魯肅造的,但僅限於開出海岸線近百里,晃悠觀光一圈,連在海上過夜都不用那種。

如今是要跨越東海一次性航行兩千多里地,難度和刺激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起航後不過大半個時辰,站在船艉樓上就已經看不見遠去的陸地了,

李素稍稍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