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諫楚襄王,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竿:指把黏質粘在竹竿之上(用來粘取空中飛蟲)。膠:用作動詞,把膠粘上。[20]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尺一仞,漢制七尺一仞。[21]蛾(yi):古“蟻”字,螞蟻。[22]黃爵(què):黃雀。爵,通“雀”。[23]把:拿定。彈:彈弓。[24]攝:引持。[25]參連:古代五射法之一。《周禮·地官·保氏》賈公彥《疏》:“參連者,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也。”[26]夕和乎酸鹼:傍晚已經被加佐料予以烹調。[27]漢:原文作“河”,乃據《太平御覽》誤改。今據各本改回。下文“江漢”也據此改。鴻鵠:天鵝。[28]奮:震動。陵:借作“菱”,一種水草。衡:借為“蘅”,即杜衡,俗名馬蹄香。[29]修:指鳥用嘴梳理羽毛。[30]麃(biāo)搖:即“飄搖”,鳥飛動貌。[31]舉:飛舉。[32]弋(yi):用帶絲繳的箭來射。弩(nu):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33]修:梳理。防翳:弋者披在身上隱蔽身體的東西。[34]繒:通“矰(zēng)”,繫有絲繩的箭。繳(zhuo):系在箭尾的絲繩。[35]引:拖著。[36]俎(zu):放犧牲之祀器,也指切肉板。[37]蔡侯之事:指子發受楚宣王之命滅蔡事,當在楚宣王十五年(前354年)以後的幾年中。蔡侯指蔡聖侯。[38]高陵:楚國地名,當在高蔡以南不遠處,沅水南岸。“陵”為先秦楚語。[39]徑:行走,經過。[40]麇(jun):原文作“麕”,今據《〈諫楚襄王〉考校》改。麋(mi):鹿科動物,俗名“四不像”。麇:獐子。麞,同“獐”,即獐子。[41]彉(guo):把弓拉滿。溪子:韓國所造一種強弓名。(見《戰國策·韓策一》)[42]時鳥:候鳥。[43]高蔡:蔡國所在之地。高蔡之“高”,當由“高陵”而來。囿:古代帝王蓄養禽獸的園林。[44]溢滿無涯:形容志氣高滿而沒有涯際。[45]沅:今本作“淮”,誤。當時蔡國封於高蔡(在今湖南省常德市),故可扼沅水而制之。[46]上十六字原作“今君王之事遂以左州侯、右夏侯”,據他本改。[47]窴:同“填”,原文作“寘”(即“置”字),誤。今據文意改。穰侯:魏冉,封於穰。時任秦相。秦王:秦昭王。以:於。黽(méng)厄:黽塞,即春秋時的冥塞,後改為平靖關,其地在今河南省信陽縣以東淮水邊上,羅山縣以西。而投之乎黽塞之外:指逐其至陳城。陳在黽塞的北面,故曰外。[48]悼慄:先秦楚語,指身體打戰,懼怕的樣子。[49]此句原文作:“與舉淮北之地十二諸侯。”按:“舉”“十二諸侯”五字為衍文,《戰國策》作“與淮北之地也”可證。“與”:攻取,乃“舉”字之借,傳抄中有人在“與”字旁註“舉”字,以明本字,後衍入正文。文末原有“十二諸侯”四字,乃是劉向所據原材料中下一篇開頭的文字誤抄入此篇。今刪。

賞析:

莊辛的《諫楚襄王》,以往各種選本都據《戰國策》選入,其實《新序》所錄保留了原文歷史真實性與地域特色,更能反映戰國時文學的特色。據馬王堆出土帛書《戰國縱橫家書》,這類材料原本為書信、上書、諫說辭令底稿追記稿,多無主名。《戰國策》《說苑》《新序》所收在開頭、結尾加了主名和有關背景及有關事情發展結果的文字,這都是彙編者所加,所以有的將人名弄錯。據此《諫楚襄王》應是莊辛所寫文章獻於楚襄王者,傳抄者加了開頭結尾的字。

本篇是莊辛勸諫楚襄王應遠離奸佞諂媚之徒而襄王不聽,結果造成秦兵大舉進攻佔領了巫山、江漢和楚都鄢、郢之地的情況下向楚襄王的勸諫之辭。此時楚襄王已悔當時未用莊辛之言,但不一定對有關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在形勢好轉之時可能會舊病復發,所以莊辛在勸諫之前先說:“君王用辛言,則可;不用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