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師曠·太子晉,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麃:勇武貌。原作“塵塵”,當是形近而誤(塵,繁體為“塵”)。此從盧文弨校改。[86]詩大意為:馬兒很剛烈啊,韁繩就很柔啊。馬兒不剛烈,韁繩也不柔。志氣很勇武,收放很果斷。轡(pèi):韁繩。取予:即取與,指收與放。[87]無見:看不見。[88]這幾句謂:與人辯論,只能憑靠耳朵,而耳朵又少聽寡聞,所以論辯容易辭窮。恃:憑藉。窮:辭窮。[89]天下宗:天下的宗主,指天子。[90]何汝戲我乎:即“汝何戲我乎”。戲:戲弄。[91]太皞:即伏羲氏,為上古三皇之首。[92]再:兩次。[93]木:原作“大”,形近而誤。此據朱右曾本改。[94]夫:原作“天”,形近而誤。此據朱右曾本改。此二句謂:那樹木當伐而不伐,它又怎麼可得到呢?按:此處文意晦澀,疑有脫誤。[95]知:原作“之”,此從盧文弨校改。知人年之長短:指能預知人之年壽長短。[96]此三句謂:你的聲音清亮而不凝聚,你的面色紅中帶白。火色是不長壽的。按:此指以五行相剋之說來推測人的年壽。聲清而不汗:朱右曾曰,“聲散而不收,如汗之出而不返”。[97]然:原文缺。盧文弨據《潛夫論》引補。今從之。[98]將:原文缺。盧文弨據《潛夫論》引補。今從之。上賓於帝所:上到天帝處為客,指昇天。[99]殃:原文缺。盧文弨據《潛夫論》引補。今從之。此二句謂:你小心不要說出去,否則會殃及到你。[100]此句謂:傳告(太子晉)死訊的人就到了。

賞析:

東漢班固撰《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收錄小說凡十五家,一千三百多篇,其中《師曠》六篇,於隋以前亡佚,但其遺聞常見於其他書的稱引。《太子晉》一篇見於《逸周書》,記載了師曠見周靈王太子晉一事以及二人之間的幾番問答。對話押韻自然,語言通俗,與後來的俗賦十分相似。

《太子晉》見於《逸周書》,記載了春秋時晉國主樂太師師曠聘周見周靈王(一說為周景王)太子晉事。太子晉時年15歲,慧有口辯。師曠反覆問難以試其才,太子晉對答如流,使師曠深為佩服。師曠主要活動在晉悼公(前572—前558)、晉平公(前557—前532)時代,略早於孔子。關於本篇,清人謝墉《盧文弨校定逸周書序》雲:“若《太子晉》一篇,尤為荒誕,體格亦卑弱不振,不待明眼人始辨之也。”清人唐大沛《逸周書分編句釋》則說:“竊疑此篇即師曠所自作,故通篇韻語,妙絕古今,誠一種佳文也。”兩人的評價完全相反,去若天壤。仔細分析,謝氏所謂的“體格卑弱不振”,顯然是有著先入為主的成見;而唐氏以之為師曠自作因而說“妙絕古今”,也是刻意抬高的過譽之論。本篇非必師曠所作,而可能是戰國時期瞍、蒙一類人收集、改編有關師曠的傳說而成。類似的材料在劉向編撰整理的《新序》與《說苑》中也有一些,如《說苑·建本》所載《炳燭》,《說苑·正諫》所載《五指之隱》,以及《新序·雜事一》所載《天下有五墨墨》等。從結構與語言特徵來說,這些都與後來的俗賦極為相似,當是先秦兩漢典籍中保留下來的先秦古賦。

作品開頭一節敘述師曠聘周的原因,類似於後世賦中的序或話本中的“入話”。叔譽是春秋中期晉國的大夫,他具有淵博的知識和隨機應變的口才,可是他出使周朝卻連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小孩子都對付不了,這顯然是一種誇張的手法。

故事的主體部分圍繞師曠的“五稱”與太子晉的“五應之”展開,這是先秦時一種類似於五打三勝制的問答比賽,“五稱”指提了五個問題。對於師曠的“五稱”,太子晉都答得非常完滿,解除了晉國的疑慮,使師曠不斷“告善”“罄然”乃至跺起腳來:

師曠束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羅血影

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