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莊子·大宗師》,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由無礙的心境。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謂:“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所謂“寂然凝慮”,可說如“心齋”之內視,而“視通萬里”,則如坐忘之“同於大通”。“心齋”的工夫,開闢自我的內在精神領域;“坐忘”的工夫,則由個我走向宇宙的大我。
子輿與子桑友[1],而霖雨十日[2]。子輿曰:“子桑殆病矣[3]!”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4]。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註釋:
[1]子桑:虛構的人物。[2]霖雨:連續幾天不停的雨。凡雨自三日以上為霖。[3]病:指飢餓。[4]不任其聲:形容心力疲憊,發出的歌聲極其微弱。趨舉其詩:詩句急促,不成調子。
點評:
末節寫得極為沉痛,子桑貧病交困中若歌若哭,是在萬般無奈的困境中以一種安然的心態去接受坎坷的命運。百姓的艱苦、人間的不平,和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安命”,與“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的矛盾、衝突,激盪著莊子追求寧靜的心。
篇末評:
本篇是描述宗大道為師的真人體道的境界。真人體現“道”的無限性、整體性和自由性,道無所不在,宇宙為一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宇宙整體就是道;道亦即是宇宙大生命所散發的萬物之生命。世界上每個個體存在都與宇宙這一生生不息的大生命息息相關。
“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死生一如”的人生觀、“安化”的人生態度、“相忘”的生活境界,是本篇的主題思想。莊子形象化地透過得道的“真人”,表達人對宇宙的親和感、融合感,由“天與人不相勝”匯出“天人合一”的觀念,豐富了老子“道”的內涵,對漢代“天人合一”認識的成熟,起到了很大的影響。“真人”在大化流行中求生命的安頓,認為生來死歸是自然變化的必然現象,應當以安命順變的態度來面對人生困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