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莊子·胠篋》,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楚王。魯國的酒淡薄而趙國的酒濃。楚國管酒的人向趙國討酒,趙國不給他,於是管酒的人就把趙國的好酒和魯國的薄酒相調換,楚王因趙國的酒淡薄,就圍攻邯鄲。[8]縱舍:釋放。
原邊注:
聖人以聖、勇、義、知、仁為五德,但大盜卻標舉聖智以濟其私,手持符璽,口倡仁義,以法度利器來維護權位。聖人所立的聖法,反為大盜竊國開了方便之門。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1]。為之鬥斛以量之[2],則並與鬥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3],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4],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5],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6],揭諸侯[7],竊仁義並鬥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8],斧鉞之威弗能禁[9]。此重利盜蹠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
註釋:
[1]重利:增益其利。[2]斛(hu):量器,可容五斗。[3]權:秤錘。衡:秤桿。[4]符:符契。璽(xi):印。[5]以下兩句見《盜蹠》“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鉤,指腰帶環。[6]逐:隨。於:為。[7]揭諸侯:舉幟立為諸侯。[8]軒冕:高車冠冕。[9]斧鉞(yuè)之威:指死刑的威嚇。鉞,大斧。
故曰:“魚不可脫於淵[1],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聖人者[2],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3],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4];掊斗折衡[5],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6],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7],鑠絕竽瑟[8],塞瞽曠之耳[9],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10];滅文章[11],散五采[12],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13],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14]。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15];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16];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亂天下者也[17],法之所無用也[18]。
註釋:
[1]以下兩句見《老子》第三十六章。利器,權勢禁令、仁義聖智等。[2]聖人:當作“聖知”。[3]擿(zhi):擲。[4]樸:敦厚朴實。鄙:固陋無知。[5]掊(pou):破,打碎。[6]殫(dān)殘:盡毀。[7]擢(zhuo):借為“攪”。[8]鑠(shuo)絕:燒斷。竽瑟:兩種古樂器之名,這裡泛指樂器。[9]瞽曠:即師曠。[10]含:保全。[11]文章:文彩,花紋。[12]五采:即五色。[13]攦(li):折斷。工倕(chui):古時以巧藝稱著者。[14]玄同:即玄妙齊同。[15]不鑠:不炫耀。[16]累:憂患。[17]爚(yuè)亂:同上文“擢亂”。[18]法:這裡指聖智之法。一說“法”即“大道”。
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1],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2],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3],則內棄其親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則是上好知(也)[之]過也。
註釋:
[1]容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