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莊子·馬蹄》,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1],翹足而陸[2],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臺路寢[3],無所用之。及至伯樂[4],曰:“我善治馬。”燒之[5],剔之[6],刻之[7],雒之[8],連之以羈馽[9],編之以皂棧[10],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11],而後有鞭筴之威[12],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13],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鉤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

註釋:

[1]齕:咬嚼。亦見《駢拇》。[2]陸:跳躍。[3]義臺路寢:高臺大殿。義,借為“巍”,高。路,大。[4]伯樂:姓孫,名陽,伯樂為字,秦穆公時人,相傳善於識馬。[5]燒之:指燒紅鐵器灼炙馬毛。[6]剔之:指剪剔馬毛。[7]刻之:指削馬蹄。[8]雒(luo)之:印烙。[9]羈馽(ji zhi):絡首曰羈,絡足曰馽。[10]皂:槽櫪。棧:馬床。[11]橛(jué):馬嚼子。飾:加飾於馬鑣。[12]鞭筴:帶皮曰鞭,無皮曰筴。兩者都是馬杖。[13]埴(zhi):黏土。

點評:

此段可與《至樂》“魯侯養鳥”相參看。馬霜雪風寒不以為苦,吃草飲水不以為勞,但當伯樂以燒刻治馬,馬就失其真性了。作者以伯樂馭馬比喻掌權者驅民從己,拂民常性。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1];一而不黨[2],命曰天放[3]。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4]。當是時也,山無蹊隧[5],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遊[6],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

註釋:

[1]同德:共同的本能。[2]一而不黨:渾然一體而不偏私。[3]命:名。天放:自然放任。[4]填填、顛顛:均形容自在得意的神態。[5]蹊隧:小徑和隧道。[6]系羈而遊:可以牽引著遊玩。

原邊注:

“天放”,形容至德之世中百姓依常性而生活,逍遙自適於自然的生活中,素樸無華,沒有機心,不受“規矩鉤繩”束縛。“天放”的生活情態,一如《擊壤歌》描繪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1],其德不離;同乎無慾,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2],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3],摘僻為禮[4],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5],孰為犧尊[6]!白玉不毀,孰為珪璋[7]!道德不廢[8],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註釋:

[1]以下五句是說,大家都不用智巧,本性就不至離失;大家都無貪慾,所以都純真樸實;純真樸實便能保持人民的本性了。[2]蹩躠(bié xiè)、踶跂(zhi qi):形容勉強力行的樣子。[3]澶(dàn)漫:縱逸。[4]摘僻:繁瑣。[5]純樸:全木。不殘:未雕。[6]犧尊:酒器。[7]珪璋:玉器。[8]以下兩句見《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1],怒則分背相踶[2]。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3],齊之以月題[4],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5]。故馬之知而態至盜者[6],伯樂之罪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