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哀江南賦》序,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書·左思傳》:“初,陸機入洛,欲作此(三都)賦,聞思作之,撫掌而笑,與弟雲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等待)其成,當以覆酒甕耳。’及思賦出,機絕嘆伏,以為不能加也,遂輟筆。”《後漢書·張衡傳》:“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藝文類聚》卷六十一:“昔班固睹世祖(漢光武帝)遷都於洛邑,懼將必逾溢制度,不能遵先聖之正法也,故假西都賓盛稱長安舊制,有陋洛邑之議,而為東都主人折禮衷以答之。張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造《二京賦》)焉。”張衡,字平子。此一聯為謙抑之詞,意謂自己這篇賦作得不好,被人輕視,理所當然。

賞析:

本文作於庾信晚年,是《哀江南賦》前的序文。題目“哀江南”取自《楚辭·招魂》中“魂兮歸來哀江南”句。作者自傷身世,眷懷故國,作賦以寄託鄉關之思。賦中記梁朝一代興亡,敘個人家世盛衰與一己之飄零。這篇序文概括了全賦大意,著重說明創作的背景和緣起,雖屬賦的有機組成部分,卻可獨立成篇,為六朝駢文的佳制。

開篇十八句,以極精練的語言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三件恨事。首六句敘侯景之亂,金陵淪落,自己逃匿江陵,朝野無不慘遭塗炭,次六句敘西魏兵起,江陵失陷,自己出使無歸,故國中興無望。再六句寫被扣西魏,國破家亡,自己心情如東漢傅燮臨難之時,但悲身世,無處求生;又像東漢袁安念及國事,潸然淚下;因此想仿效桓譚、杜預、潘岳、陸機等古人,作賦寫序,從而水到渠成地交代了作賦的緣由。“信年始二毛”以下轉寫身世之悲。庾信是著名詩人庾肩吾之子。庾氏本為名門望族,但到庾信這一代家道中衰。他中年即遭喪亂,晚年流落異方,屈身仕周,愧恨縈心,歌不能為樂,酒不能解憂。作者悽咽絮語,淚隨墨揮,一片慘痛之情自肺腑出。結末“不無危苦之辭,唯以悲哀為主”,直白地表明全賦以悲家國淪喪為主調。

第二段追述出使西魏不僅無功,反而被拘的過程,抒寫羈留異國的悲憤和對江南故國的懷念。首六句用馮異、荊軻兩典,興起出使西魏,有往無歸的喟嘆。接著反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毛遂定盟而還的故事,自傷使命不成。作者傷嘆年已高而歸途遠,只能像君子鍾儀那樣,做一個戴著南冠的楚囚;像行人季孫那樣,留住在西河的別館,其悲痛慘烈,不減於申包胥求秦出兵時的叩頭於地,頭破腦碎;也不減於蔡威公國亡時的痛哭淚盡,繼之以血。末聯四句以不見釣臺栘柳,不聞華亭鶴唳,比喻自己懷念故國而不可見。這一段中,在古代忠臣良將義士的故事中,飽含著作者立功無望、仕周無奈、忠於故國、思鄉難歸的複雜感情,悲苦欲絕的苦衷和暮年淒涼的境況宛然可見。

末段感嘆梁朝的腐敗而亡和人民的慘遭殺戮。開端以孫策、項羽靠少數兵力崛起,終能剖分山河,割據天下的史實,與梁朝百萬軍隊,竟然一朝卷甲潰敗,以致西魏長驅直入,殺戮平民如割草摧木,構成強烈的對比。不僅使文勢因此而起伏跌宕,而且述古用以諷今,暗含對梁朝腐敗怯懦的批評之意。作者對代梁而起的南朝陳是有些敵對情緒的,出於門閥思想的侷限,他看不起寒族出身的陳霸先,稱這些地位微賤者暗中勾結,乘虛而入,終於篡梁自立,使梁絕統,江南一帶的帝王之氣,歷經三百年而歸於終結。“是知併吞六合”以下,以秦及西晉雖一統天下,卻終歸覆亡的史實,抒發春秋更替、興亡變遷的感慨。作者認為梁亡既是天意又是人事,雖不無委運於天的宿命思想,但又認識到正是梁朝士族腐朽,同室操戈,引狼入室,亡國慘禍也就不可避免了。這正如他在賦文中所云:“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禍始;雖借人之外力,實蕭牆之內起。”深刻的歷史教訓,令作者痛心疾首。序文結末幾句,又由“念王室”轉入“悲身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羅血影

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