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哀江南賦》序,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故國不復存在,自己覥顏仕北,雖然眷戀故人、故土,但如同舟船無路,銀河不是乘筏駕船所能上達;風狂路阻,海中仙山也無到達的希望。欲歸無奈,還鄉無望,處於日暮途窮,於是,“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也就是說國事之慨,窮者之憂,必須一吐為快。這種創作原則,標誌著庾信後期已經走向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
這篇序文悲亡國,敘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摯動人。全篇以駢文寫成,多用典故來暗喻時世,表達自己悲苦欲絕的隱衷。庾信學問淵博,文中使事用典,博觀約取,熔鑄史料,如同己出。首先是用典大多貼切傳神,如用戰國時毛遂說服楚王與趙定盟和春秋時申包胥赴秦求解吳難的典實,表現自己赴西魏約盟通好,以求擺脫來自外部的威脅;用“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兩句,以陸機臨刑悲嘆故鄉風物的不可見,表明自己身處異國,永遠不能與江南故國相見的深切悲哀等,無不切情切境。其次是運用典故的方法多變:有正用的,如“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壯士不還,寒風蕭瑟”等;也有反用的,如“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等。
駢文要求字句兩兩成對,運用不當易流於刻板劃一。庾信此序在句式運用上極為靈活,既有雙句對句,也有單句對句,對句的長短錯落,造成音節整齊、和諧可誦的效果。庾信晚年作品清新老成,頗多激楚之聲,悲涼之調。本文中鬱勃哀婉之氣流注於字裡行間,在用事排偶、敷藻調聲的外殼下,複雜的感情如海底潛流,迴旋倒折,又如地下岩漿,奔突激盪,自有一種一反南朝駢文柔弱纖秀的力度。這固然與作者家國俱亡的心靈創傷有關,同時也是運思沉著、用筆刻峭的結果。杜甫說:“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詠懷古蹟》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戲為六絕句》之一)。庾信此序能挺立文苑,長綠不凋,是其蕭瑟的生平使然,也是他的那支凌雲健筆使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