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宋】蘇軾《喜雨亭記》,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喜雨亭記

作者:【宋】蘇軾

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1];漢武得鼎,以名其年[2];叔孫勝狄,以名其子[3]。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餘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4]於岐山之陽,其佔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荐饑[5],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遊以樂於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遊而樂於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註釋:

[1]“周公得禾”二句:據《尚書·微子之命》記載,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異株而共穗的稻子,獻給成王,成王命他給與周公(姬旦,也是成王的叔父,成王初即位時,由周公當國),周公得禾後,作了《嘉禾》,宣揚天子之命。[2]“漢武得鼎”二句: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陰(今山西萬榮縣西南寶鼎)一個名叫錦的巫者得寶鼎(古代常以鼎為傳國的重器),奏聞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並把年號改為元鼎。[3]“叔孫勝狄”二句:據《左傳·文公十一年》記載,這年冬,狄人攻魯,魯文公使叔孫得臣擊敗狄軍,獲其首領僑如,為了慶祝這次戰功,叔孫得臣便把自己的兒子宣伯取名僑如。[4]雨麥: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麥子,這當是附會的傳聞。一說是播種麥子。[5]荐饑:謂連年災歉。語出《左傳·僖公十三年》:“冬,晉荐饑。”孔穎達疏引李巡曰:“連歲不熟曰薦。”

賞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抒寫作者喜雨的感情,表現了對人民生活的關心。文中雲:“餘至扶風之明年”。扶風,舊郡名,即宋之鳳翔府(今屬陝西)。蘇軾於嘉佑六年(1061)十二月任鳳翔府籤判,此文當作於次年三月。喜雨亭在鳳翔府城東北。

以亭閣樓臺為題的記敘文,差不多總要或多或少地具體描寫亭閣樓臺本身或它周圍的景色。此文則不然,它不僅沒有對喜雨亭作任何具體的描繪,對亭子周圍的景色,也未著隻字,通篇都是扣住喜雨亭的命名,抒寫喜雨之情。其內容構思,在這類記敘文中獨具特色。

此文共分四段。第一段是總寫。“亭以雨名,誌喜也。”用雨來給亭命名,是為了表示喜雨的感情。這兩句揭出全篇題旨,通篇文字都是對它的發揮。下面引周公、漢武帝、叔孫得臣為證,不僅是在說明他以雨名亭的依據,主要還在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的事例,著力烘托、渲染喜雨之情。文中所舉之人都是帝王(漢武)、將相(周公、叔孫得臣),所舉之事都是關涉國家的大事,作者把喜雨亭命名的事與之等量齊觀,正表現了他對春雨的極大喜悅和極度重視。第二段是從屢降春雨寫官吏、商賈、農夫的喜雨心情。“而吾亭適成”一句點出亭和雨的關係,是此段也是全篇的關鍵。有了這一句,喜雨亭的命名就順理成章,極為自然;沒有這一句,就顯得牽強硬湊。第三段是借亭上宴飲,從國計民生方面抒寫喜雨之情,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