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宋】蘇軾《後赤壁賦》,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赤壁賦

作者:【宋】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將歸於臨皋[2]。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3]。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4]。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5]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6],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7]而上,履巉巖[8],披蒙茸[9],踞虎豹[10],登虯龍[11];攀棲鶻之危巢[12],俯馮夷之幽宮[13]。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餘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14],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15],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16]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17]。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註釋:

[1]雪堂:蘇軾謫居黃州後,在東坡築室,名曰雪堂。[2]臨皋:在黃州城南,瀕臨長江。蘇軾在黃州,初寓定惠院,不久遷居臨皋。後東坡雪堂建成,家屬仍居臨皋。[3]黃泥之坂:由雪堂至臨皋必經之路。[4]松江之鱸:松江即吳淞江,古代記載江中出四鰓鱸魚,其味鮮美。唐以後專以今上海市松江區產的鱸魚稱松江鱸魚。[5]斷岸:陡峭的崖岸,指赤壁。[6]幾何:沒有多久,指距上次七月十六日之遊未久。[7]攝衣:提起衣襟。[8]履巉巖:踏著高峻的山岩。[9]披蒙茸:撥開茂密的亂草。[10]踞虎豹:蹲坐在狀若虎豹的山石上。[11]登虯龍:跨過狀如虯龍的古木。虯龍,傳說中有角的小龍。盤曲的樹幹似之,故以代稱。[12]危巢:高巢。此句意為攀扶著有高巢的樹。[13]“俯馮夷”句:馮夷,水神名,相傳他溺死於河中,為河伯。句意是說往下俯視大江。[14]玄裳縞衣:黑色下裙,白色上衣。鶴羽潔白,翅旁及尾部呈黑色。這裡借人的服色以說鶴的毛色。[15]蹁躚:一本作“蹁仙”。形容道士步履飄忽之狀,又以形容鶴的舞姿。這裡雙關道士與鶴的步態。[16]疇昔:往日。疇字是語首助詞,無義。“疇昔之夜”,這裡指昨夜。[17]悟:一本作“寤”,意同,均作“覺醒”解。

賞析:

《前赤壁賦》是記夏曆七月十六夜的江遊,本篇是記十月十五夜的江遊,讀者首先能感受到的是兩賦因季節不同而呈現的景物的變化。前賦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一派新秋的景象;後賦是“霜露既降,木葉盡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江上之景。除了時令景色外,兩次夜遊的起興和遊程也大不相同。第一次是有目的、預先計劃好的月下泛舟,人不離舟,所寫的只是江與月,感情和議論也圍繞著江與月而發,一氣貫徹;這一次卻並無江遊的預謀,在散步中為“月白風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遊興,才再度泛舟的,而且還舍舟登山,山遊後又覆舟遊,過程曲折得多,展示的景色也因之而繁富。但更重要的區別是,前賦是作者以自己出面,發表了一篇議論,寫的是舟中發生的實事;後賦則用道士化鶴這一儼然是印證前賦“羽化而登仙”的虛幻故事,作為高潮也作為餘韻,以抒發超脫的情懷。對這兩賦的意境,清代批評家金聖嘆的領會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