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 柳宗元《捕蛇者說》,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捕蛇者說
作者:【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1]。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2]。”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註釋:
[1]三蟲:一般應是蛔蟲、赤蟲、蟯蟲等人體內的寄生蟲。一說是三尸之蟲。道家將人體的腦、胸、腹稱為三尸,這三處的病蟲稱為“三蟲”。柳宗元有《罵屍蟲文》,則是另有寓意,為讒害者而發。[2]苛政猛於虎:語出《禮記·檀弓》。
賞析: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與了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屬湖南)司馬,歷時十年(805—815)。這期間,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下層,瞭解人民的疾苦,自然就更激起對朝廷苛斂重賦的不滿和義憤。《捕蛇者說》正是在永州所寫。文中揭露了天寶以後六十年來農民破產流亡的現實,展現了在統治者的橫徵暴斂之下,中唐時期苦難深重的社會畫面,表達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堅持改革的意願。《捕蛇者說》是柳文中最廣為傳頌的名篇。“此文無選本不錄,讀者最廣,人談柳文,必首及是篇”(章士釗《柳文指要》)。可見其對後世影響之深遠。
《捕蛇者說》這題目,意思是講講捕蛇人的事。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議論,也可以敘事。全文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永之人爭奔走焉”,集中寫永州之蛇的特點,突出了一個“異”字。請看:這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毒性異常;然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什麼麻瘋、手足麻木、脖子腫、惡瘡等病都可以治好,還可以消除區域性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這可說是功用奇異。早先給皇帝治病的太醫以皇帝的名義釋出命令,徵集這種異蛇,每年徵兩次,可以抵消應繳的租稅。因此,從那以後,“永之人爭奔走焉”。作者只用“爭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爭先恐後,不顧勞苦,冒死捕蛇的情景顯現了出來。當然,這是“王命”所致。
第二大段從“有蔣氏者”到“又安敢毒邪”,包括文章的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上文的異蛇,引出捕蛇人蔣氏。這蔣氏可說是捕蛇世家,經歷也可稱奇。請聽他的訴說:他的祖父死於捕蛇,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