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 莊子·庖丁解牛,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先秦】莊周

庖丁[1]為文惠君[2]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3],騞然[4]響然,奏刀騞然[5],莫不中音。合於《桑林》[6]之舞,乃中《經首》之會[7]。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8]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9]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導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經肯綮之未嘗[15],而況大軱[16]乎!良庖歲更刀,割也[17];族庖[18]月更刀,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20]。彼節者有間[21],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22],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23]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24]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註釋:

[1]庖丁:名丁的庖人。[2]文惠君:舊注指魏惠王(即梁惠王)。王懋竑指此因“惠”字附會,實未詳何人。[3]踦(yi倚):通“倚”,抵住。[4]砉(huā花)然:骨肉相離聲。[5]鄭╤uo豁)然:刀裂物聲,其聲大於砉。[6]《桑林》:商湯樂名。[7]《經首》:堯樂,《咸池》中一章。會:韻律。[8]道:指宇宙的本原,世界萬物發展變化的共同規律。[9]神遇:用心神與牛體接觸。[10]官知:人的感覺器官,如眼、耳之類。止:停止活動。神欲行:心神自運。[11]天理:指牛身結構的自然腠理。[12]批:劈。大郤:筋骨間隙。[13]導:導引,指引刀而入。大窾(kuǎn款):骨節空處。[14]固然:指牛的自然結構。[15]“技經”句:郭象注:“技之妙也,常遊刃於空,未嘗經概於微礙也。”俞樾以為“技”為“枝”之誤。枝經為經絡,肯綮為筋肉骨聚結處。[16]大軱(gu孤):大骨。[17]割:割筋肉。[18]族庖:一般的廚工。[19]折:用刀劈骨。[20]硎(xing刑):磨刀石。[21]節:牛的骨節。間:間隙。[22]族:筋骨交錯聚結處。[23]謋(huo霍):骨肉相離聲。[24]善:拭。

賞析:

此文為莊子闡明“養生”的一則寓言。

文章開始是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寫。作者以濃重的筆墨,文采斐然地表現出庖丁解牛時神情之悠閒,動作之和諧。全身手、肩、足、膝並用,觸、倚、踩、抵相互配合,一切都顯得那麼協調瀟灑。“騞然響然,奏刀騞然”,聲形逼真。牛的骨肉分離的聲音,砍牛骨的聲音,輕重有致,起伏相間,聲聲入耳。緊接著又用文惠君之嘆:“善哉!技蓋至此乎!”進一步點出庖丁解牛之“神”,這就為下文由敘轉入論做好鋪墊。

妙在庖丁的回答並不囿於“技”,而是將“技至此”的原因歸之於“道”。“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並由此講述了一番求於“道”而精於“技”的道理。此段論說,為全文精華所在。為了說明“道”如何高於“技”,文章先後用了兩種反差鮮明的對比:一為庖丁解牛之初與三年之後的對比,一為庖丁與普通廚工的對比。庖丁解牛之初,所看見的是渾然一牛;三年之後,就未嘗見全牛了,而是對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筋骨相連的間隙,骨節之間的竅穴,皆瞭如指掌。普通廚工不瞭解牛的內在組織,盲目用刀砍骨頭;好的廚工雖可避開骨頭,卻免不了用刀去割筋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