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章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楚莊王、吳王闔廬、越王句踐為五伯。《史記》並存其說。這裡指趙說。《貨殖列傳》所敘五伯指荀子說。《天官書》兼包二說,謂秦、楚、吳、越皆為伯主。[19]恣行:恣意妄為。[20]淫侈不軌:淫逸奢侈,不遵法度。[21]賊臣篡子滋起矣:弒君的臣和殺父自立的兒子一個接一個起來了。滋起,頻繁地發生。《太史公自序》說春秋時代有弒君之臣三十六。[22]成周:指西周盛世。[23]阻、負、介、因:都是具有憑恃的意思。三河:河東、河內、河南的總稱。雍州:古九州之一,指今關隴地區。[24]四國迭興,更為伯主:指齊、晉、秦、楚等國輪番起來成為霸主的意思。迭(dié),更番、輪流。[25]文武二句:指周初文王、武王所封的大國如魯、衛、燕、蔡等反而被原來微小而後興起的五霸征服了。[26]幹七十餘君:孔子周遊列國,據《孔子世家》記載,曾到過宋、衛、陳、蔡、齊、楚、晉、曹等十多個國家,但並無七十餘君。這裡是憑傳聞記述,用以形容孔子謀求用世的積極精神,不必指實。幹,求。[27]興於魯:從魯國的歷史記載出發。指《春秋》以魯國史為依據。[28]制:制定,引申為寄寓。義法:指《春秋》的褒貶筆法。例如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於河陽”。[29]王道備,人事浹(jiā):指《春秋》對王道和人倫的闡述十分完備和周洽。浹,同“洽”。[30]褒諱挹損:“褒諱”與“挹損”是偏義複詞,偏重諱、損之義,指春秋以隱諱、刺譏為重點,表揚、增飾為輔。挹,“益”之借字。[31]《鐸氏微》:《漢書·藝文志》的春秋類有《鐸氏微》三篇,楚太傅鐸椒著。這是一本刪取各種史書論述歷史變遷,朝代興亡的一部簡編史書,今已不存。[32]《虞氏春秋》:《藝文志》的儒家類有《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著。《平原君虞卿列傳》說虞卿“上採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世傳之曰《虞氏春秋》”。篇目差異,可能是劉向校書時多分出了七篇。其書已佚不可考。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子編儒家類有《虞氏春秋》一卷。[33]《呂氏春秋》:秦始皇相呂不韋招攬門客所著,又名《呂覽》,《漢書·藝文志》錄入雜家類。[34]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從歷史典籍中採錄資料以著書。捃(jun)摭(zhi),收集,摘取。春秋,泛指典籍。[35]張蒼歷譜五德:張蒼著《終始五德傳》,事詳《張丞相列傳》。[36]董仲舒推“春秋”義:即發揮《春秋》義理的書。《索隱》認為是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推,推演,發揮。按,“春秋”本為古代典籍泛稱。本文只有三處以“春秋”作為孔子書之專名,即這裡的“推《春秋》之義”和前面“興於魯而次《春秋》”,以及下文的“表見《春秋》《國語》”三處。凡稱專書的“春秋”必冠以他名,如《虞氏春秋》《呂氏春秋》。故本文將泛指典籍的“春秋”用引號而不用書名號,以資區別。

太史公曰:儒者斷其義[1],馳說者騁其辭[2],不務綜其終始[3];歷人取其年月[4],數家隆於神運[5],譜諜獨記世諡,其辭略,欲一觀諸要難。於是譜十二諸侯,自共和訖孔子[6],表見《春秋》《國語》學者所譏盛衰大指著於篇,為成學治古文者要刪焉[7]。

註釋:

[1]儒者斷其義:指儒家經傳偏重闡明義理,對歷史事實記述很少,不能叫歷史書。[2]馳說者騁其詞:指縱橫家、雜家的著述,這裡就是指《鐸氏微》《虞氏春秋》《呂氏春秋》等,雖談說博辯,但沒有系統地闡述史實。騁其辭,肆無忌憚地誇大或形容,乃至於虛妄。[3]不務綜其終始:概指儒、縱橫、雜家之書不探索歷史的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