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章 尚書·虞書·舜典,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岱宗:東嶽泰山。[2]柴:通“祡”,祭天名。馬融說:“祭時積柴,加牲其上而燔之。”《說文》:“祡,燒柴焚燎以祭天神。”[3]秩:次序。[4]東後:東方的諸侯君長。[5]協:協調。時:四時。正:確定。[6]同:統一。律:古樂十二律,陰律六,陽律六。度:丈尺。量:鬥斛。衡:斤兩。[7]五禮:公侯伯子男五等朝聘之禮。五玉:即上文“五瑞”。手持稱瑞,陳列稱玉。三帛:三種不同色的絲織品,用來墊玉。鄭玄說:“三帛,所以薦玉也。受瑞玉者以帛薦之。”二生:活羊羔和雁,卿大夫所執。一死:一隻死野雞,士所執。[8]如:通“而”,連詞,表示承接關係。五器:即上文“五瑞”。
五載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1],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註釋:
[1]敷奏以言:以下三句結構似同,似乎可以視為並列關係,然而細析文意存在時間先後的順承關係,是順承複句。(諸侯)普遍地報告自己的工作,然後(堯)考察他們的政績,賞賜車馬衣物作為酬勞。前兩句“以”為介詞,用、根據。後一句“以”是目的連詞,來。庸,《爾雅·釋詁》:“庸,勞也。”這裡指酬勞、慰勞。《尚書易解》:“車服以庸,賜車服以酬其勞也。”
肇十有二州[1],封十有二山[2],浚川。
註釋:
[1]肇:正,定。見《國語·齊語》韋昭注。這裡指劃定州界。[2]封:界域,封疆。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以為“封”之初文象土上植樹,“古之畿封實以樹為之也。此習於今猶存。然其事之起,乃遠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為族與族間之畛域,西方學者所稱為境界林者是也。”
象以典刑[1],流宥五刑[2],鞭作官刑,撲作教刑[3],金作贖刑[4]。眚災肆赦[5],怙終賊刑[6]。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7]!
註釋:
[1]象以典刑:刻畫常用的刑罰。《尚書正讀》說:“蓋刻畫墨、劓、剕、宮、大辟之刑于器物,使民知所懲戒,如九鼎象物之比。”[2]流:流放。宥:寬宥。[3]撲:檟楚,古代教官打學生的木棍。[4]贖刑:(用錢財等)減輕或抵消處罰的刑律。[5]眚(shěng):過錯。肆:遂,於是。[6]怙:依仗。賊:通“則”。[7]惟刑之恤:賓語前置,即“惟恤刑”。恤,通“溢”。《爾雅·釋詁》:“溢,慎也。”惟,範圍副詞,只是。
流共工於幽州[1],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2]。
註釋:
[1]流共工於幽州:以下四句結構相同。幽州,地名,今河北北部至遼寧一帶。崇山,地名,今吉林敦化東北。三苗,古國名。三危,地名。歷來註釋三危之地各異。一說即今甘肅敦煌東南三危山;一說指今西藏中部、東部及四川西部地區;一說在今雲南境內;一說在今甘肅、青海直至黃河發源處之巴顏喀拉山一帶。羽山,地名,一指今山東蓬萊東南,一指今山東郯城東北。[2]罪:動詞,判罪,處罰。而:連詞,表承接關係。
第二段,敘述舜即位後祭祀、巡守、劃分州界、制定刑法、流放四凶。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1]。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2]。月正元日[3],舜格於文祖,詢於四嶽,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註釋:
[1]殂落:去世。[2]遏:停止。密:靜止。《爾雅·釋詁》:“密,靜也。”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樂器,這裡泛指一切音樂。[3]月正元日:正月元日。曾運乾《尚書正讀》:“月正,正月也。或言正月,或言月正;或言上日,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