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戰國策》書錄,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可”句一抑,再用當時形勢的特點加以肯定,“轉危為安,運亡為存”。“雖不可”句,有些本子是這樣讀的:“雖不可以臨國教化,兵革救急之勢也。”意思也通。作“臨國教,化兵革”和第一段呼應更為緊密。這段文章重點在闡明這部書內容的可取之處,認為當時的君主不可能談仁義道德,實行禮義教化,只能用這些權謀來臨時救急。這和一、二兩段提到孔子、孟、荀的說法是一致的。但其中“不得不”的說法,容易使人誤會無別的治國之道。後來宋人曾鞏就這一點加以批判。

這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以周秦為對比,闡明孔子關於治國以德化的主張的深遠意義,以便有國者作為殷鑑,用意是明白的。語言多用整齊排比的句法,介乎駢散之間,而從謀篇到造句處處用對照說明問題,很能發人深省。其中所論述的形勢變化和賈誼的《過秦論》很相近,但劉文和賈文比起來,缺少那種磅礴奔瀉的氣勢,卻另有一種平心靜氣、衝溶渾厚的特點。桐城派古文家姚鼐評說:“此文固不若《過秦論》之雄駿,然衝溶渾厚,無意為文,而自能盡意,若《莊子》所謂‘木雞’者,此境亦賈生所無也。”(《古文辭類纂》卷六)這個評論很能反映出兩種文風的特點,對比來讀,更有收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羅血影

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