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戰國策》書錄,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們,使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33]據時而為故:一本“為”字下有“畫”字,“故”字屬下句。

賞析:

劉向是我國第一位校讎學家。他將當時所有的各種書籍,逐一校對,成為定本。每一部書校完之後,都要寫一篇文章介紹情況或加評論,奏上皇帝。後來把這些文章整合《別錄》,可以說是我國古書的第一部“書目提要”。向死之後,兒子歆,繼承父業,寫成《七略》,後來班固修《漢書·藝文志》就是根據《七略》,成為今存目錄學最早的一部著作。當時外戚專權,劉向是漢的宗室,他總是利用一切機會上書匡諫皇帝,又把古代一些值得借鑑的小故事,編成《世說》(今佚)、《新序》《說苑》等書,希望人主能夠有所警惕,但都無濟於事。這篇文章是從《校戰國策書錄》節選的,有的選本就標為《戰國策序》,前面有“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言”一節敘述校書經過,最後還有“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所校《戰國策》書錄”一句,因與文章議論無關,茲刪去。

這篇敘按照時間的順序寫出從西周到秦末的變化過程,強調道德仁義等教化的作用,同時對戰國謀士也一分為二,有批評,也有肯定。全文分為五大段。

第一段從西周之興盛,強調道德禮義的作用。分成三大層。從開始到“《雅》《頌》歌詠以思其德”為第一層,寫西周的極盛時期教化大行的效果。“下及康、昭之後”到“百姓得有所息”為第二層,寫周室衰微之後,遺業餘烈,流傳久遠。重點在寫“春秋”時期,五伯及其以後,人心仍有所維繫。這一層裡文勢有起有伏,多用排比。如後面的幾個“有所”句式,表現周德的久遠。“故孔子曰”起為第三層,引孔子的話為證明,說明以禮讓為國的重要,而用“周之流化,豈不大哉”的讚歎語作結,表現出作者對周代教化的無限嚮往之情。

第二段自“及春秋之後”至“泯然道德絕矣”,寫春秋末至戰國初期的動亂,強調廢禮義用戰爭的禍害:“暴師經歲,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莫保其命。”可謂一字一淚,這和上一段“序人倫,正夫婦”那些話對比何等鮮明!作者的傾向性非常明顯。這一段在結構上是承上起下,有過渡作用。

第三段用“晚世益甚”緊承上文,寫戰國連橫合縱“兵革不休,詐偽並起”,“雖有道德不得施設”,然後舉出幾個代表人物。因為這是這部書裡所謂“策”的主要謀畫者,所以先述大勢,然後說明孟子、荀卿的事蹟不見於《戰國策》的原因。對這兩人是虛寫,是賓,陪襯出下面蘇秦、張儀等主角。這是寫戰國時合縱連橫的變化情況。這一段仍然是為引起下一段服務。

第四段寫秦結束戰國的分立而又迅速滅亡的教訓,分四層。“然秦國勢便形利”至“西向事秦”為第一層,強調秦國的“勢便形利”,謀士趨風,勢必統一。“是故始皇”起至“下邈三王”,寫秦始皇統一後的倒行逆施。這一段的內容和賈誼《過秦論上》近似,可以對參。這是第二層。“二世愈甚”至“豈不遠哉”為第三層,寫二世迅速滅亡,見出“詐偽之弊”。下面為第四層,引孔子的話,強調為國必須注重禮義教化,否則必將自取滅亡,秦之敗正是必然結果。這一段的內容和第一段緊相對照,那一段也是用孔子的話做總結,然後讚歎:“周之流化,豈不大哉!”這一段也用孔子的話作結論,但在前面有“其比王德,豈不遠哉”,後面又說“秦之敗也,不亦宜乎”,深致嘆惜。這裡雖未明說,但以秦為殷鑑的意思是非常明白的。這是這篇序的中心部分。

最後一段是從前面的議論上翻轉過來,強調這部書的“可喜”“可觀”。先從“君德淺薄”說起,表明和西周盛世不可同日而語,然後強調這些“謀策者”不能不採用權謀。然後用“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